于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胫大于股 [ jìng dà yú gǔ ]
释义:犹言本小末大。旧时喻臣下的力量大于君上。
决胜于千里之外 [ jué shèng yú qiān lǐ zhī wài ]
释义: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聊胜于无 [ liáo shèng yú wú ]
释义:聊:略微。比没有要好一点。
出处:晋·陶潜《和刘柴桑》诗:“弱女虽非男,慰情聊胜无。”
怒形于色 [ nù xíng yú sè ]
释义: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迁怒于人 [ qiān nù yú rén ]
释义: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出处:《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青出于蓝 [ qīng chū yú lán ]
释义: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过于蓝 [ qīng guò yú lán ]
释义: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出处:宋·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 ]
释义: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青:靛青,青色颜料。蓝:蓼蓝,一种可以提炼颜料的草。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出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 劝学
情见于色 [ qíng jiàn yú sè ]
释义:真情从脸色中表现出来。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生甚怒之,情见于色。”
求道于盲 [ qiú dào yú máng ]
释义: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出处: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求过于供 [ qiú guò yú gòng ]
释义: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求马于唐市 [ qiú mǎ yú táng shì ]
释义: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
出处:苏曼殊《与刘半农书》:“(达吐,)西域术语,或神秘之名,即查泰西字书,不啻求马于唐市。”
求马于唐肆 [ qiú mǎ yú táng sì ]
释义: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出处:庄周《庄子·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郭象注:“唐肆,非停马处也。”
取信于人 [ qǔ xìn yú rén ]
释义: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人浮于事 [ rén fú yú shì ]
释义: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出处:《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染指于鼎 [ rǎn zhǐ yú dǐng ]
释义: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出处:《左传·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人浮于食 [ rén fú yú shí ]
释义:浮:超过,多余。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后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慎终于始 [ shèn zhōng yú shǐ ]
释义:指结束时想要慎重,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
出处:《尚书·太甲下》:“无轻民事惟难,无安厥位惟危,慎终于始。”
食方于前 [ shí fāng yú qián ]
释义: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出处:明·冯梦龙《智囊补·闺智·陈子仲妻》:“楚王聘陈子仲为相,仲谓妻曰:‘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于前矣。’”
示贬于褒 [ shì biǎn yú bāo ]
释义:犹言寓批评于表扬。
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南礼部恤典》:“石以违拂不成为义,张以怀情不尽为义,皆上所亲定。盖圣意示贬于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