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死有余诛 [ sǐ yǒu yú zhū ]
释义:犹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出处:宋·苏轼《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臣等虽三尺之喙,日诵五车之书,反不如医卜执技之流、簿书奔走之吏,其为尸素,死有余诛。”
死有余罪 [ sǐ yǒu yú zuì ]
释义:犹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即使处死刑也抵偿不了他的罪恶。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平当传》:“吾居大位,已负素餐之责矣,起受侯印,还卧而死,死有余罪。”
心有余而力不足 [ 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 ]
释义:心里非常想做,但是力量不够。
出处:《论语·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心有余悸 [ xīn yǒu yú jì ]
释义: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出处: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行有余力 [ xíng yǒu yú lì ]
释义: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出处:《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不遗余力 [ bù yí yú lì ]
释义: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出处:《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
流风余韵 [ liú fēng yú yùn ]
释义:前代流传给后世的风雅韵事。
出处:清·张潮《虞初新志·焚琴子传》:“卒之无有识生之才而用之者,宜其伤于情而碎于琴也。然生流风余韵,宛在丹山碧水之间,迄今登鼓山之亭,如闻其哭焉。”
留有余地 [ liú yǒu yú dì ]
释义:比喻说话办事留下可以回旋的地方。
出处:宋·王令《寄介甫》:“终见乘桴去沧海,好留余地许相依。”
流风余俗 [ liú fēng yú sú ]
释义:指遗留的风气、习俗。
出处:宋·王安石《虔州学记》:“同四海于一堂之上,而流风余俗,咏叹之不息,凡以此也。”
遗德余烈 [ yí dé yú liè ]
释义:指先人留下的德泽和功业。
出处:宋·王珪《天地太庙七室皇后庙奉慈庙奏告仁宗皇帝谥号祝文》:“伏以仁宗皇帝遗德余烈,蒙被天下,施之无穷。”
遗风余采 [ yí fēng yú cǎi ]
释义: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采。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应对固无方,篇章亦不匮,遗风余采,莫与比盛。”
遗风余教 [ yí fēng yú jiào ]
释义: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出处:宋·叶適《金坛县重建学记》:“京口常为江南必争之地,其人以智诈勇力擅名于时,而古人遗风余教无闻焉,何也?”
遗风余泽 [ yí fēng yú zé ]
释义:前人遗留下来的风教和德泽。
出处:《宣和书谱·张彦远》:“此其遗风余泽,沾馥后人者特非一日。”
遗风余烈 [ yí fēng yú liè ]
释义:前人留传的风教和业迹。
出处:《汉书·礼乐志》:“夫乐本情性,浃肌肤而臧骨髓,虽经乎千载,其遗风余烈尚犹不绝。”《晋书·刘颂传》:“如或当身之政,遗风余烈不及后嗣。”
遗风余思 [ yí fēng yú sī ]
释义: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情思。
出处: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绛即东雍,为守理所,禀参实沉分,气蓄两河润,有陶唐冀遗风余思。”
遗风余俗 [ yí fēng yú sú ]
释义: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出处:汉·贾谊《治安策》:“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然其遗风余俗,犹尚未改。”
遗风余习 [ yí fēng yú xí ]
释义: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同“遗风余俗”。
出处:《宣和书谱·卫恒》:“学家相传,四世不坠,盛哉,遂与王谢家遗风余习相季孟也。”
遗芬余荣 [ yí fēn yú róng ]
释义:比喻前人留下的盛德美名和功烈业绩。
出处:《宋书·礼志三》:“爰洎姬汉,风流尚存,遗芬余荣,绵映纪纬。”
遗惠余泽 [ yí huì yú zé ]
释义: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泽。
出处:《晋书·挚虞传》:“前乙巳赦书,远称先帝遗惠余泽,普增位一等,以酬四海欣戴之心。”
遗风余象 [ yí fēng yú xiàng ]
释义: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和法式。
出处:宋·司马光《投壶新格》:“古者壶矢之制,揖让之容,今虽阙焉,然其遗风余象犹仿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