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三翻四覆 [ sān fān sì fù ]
释义:翻:转。反复无常。
出处:明·张岱《石匮书后集·烈帝本纪》:“先帝焦于治,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
三反四覆 [ sān fǎn sì fù ]
释义:指反复无常。
出处:清·蒋士铨《空谷香·杀舱》:“阿呀!这厮三反四覆,可恼,可恼。”
三老四少 [ sān lǎo sì shǎo ]
释义: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三邻四舍 [ sān lín sì shè ]
释义:泛指邻居。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王三老闻知此事,率了三邻四舍,提壶挚盒,都来庆贺,吃了好几日喜酒。”
三亲四眷 [ sān qīn sì juàn ]
释义:泛指众亲戚。同“三亲六眷”。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次日真个到三亲四眷家去了一巡。”
三求四告 [ sān qiú sì gào ]
释义:指再三求告。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嫌我不好,谁叫你们瞎了眼,三求四告的,跑了我们家做甚么去了?”
三三四四 [ sān sān sì sì ]
释义:犹三三两两。形容人数不多。
出处:汉·王延寿《梦赋》:“尔乃三三四四,相随踉■(足旁)而历僻。”
室徒四壁 [ shì tú sì bì ]
释义:犹言室内空无一物。比喻贫穷。
出处:《魏书·阳固传》:“居官清洁,家无余财,终殁之日,室徒四壁,无以供丧,亲故为其棺敛焉。”
四百四病 [ sì bǎi sì bìng ]
释义:指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出处:《三国志平话》上卷:“学究用手揭起匣盖,只有文书一卷,取出看罢,即是医治四百四病之书。”
微机四伏 [ wēi jī sì fú ]
释义: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文房四宝 [ wén fáng sì bǎo ]
释义:俗指笔、墨、纸、砚。
出处:宋·梅尧臣《再和潘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
五零四散 [ wǔ líng sì sàn ]
释义:形容零星涣散。
出处:郭沫若《恢复 怀亡友》诗:“你的生命不消说会长留在天地之间,但我们的革命势力呀已经是五零四散。”
危机四伏 [ wēi jī sì fú ]
释义:到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出处:茅盾《子夜》九:“不要太乐观。上海此时也是危机四伏。”
文房四艺 [ wén fáng sì yì ]
释义:指琴、棋、书、画。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自古书、画、琴、棋,谓之文房四艺。”
文房四侯 [ wén fáng sì hòu ]
释义: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
出处:参阅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引文嵩《四侯传》。
文房四士 [ wén fáng sì shì ]
释义: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出处:宋·陆游《闲居无客所与度日笔砚纸墨而已戏作长句》诗:“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文房四物 [ wén fáng sì wù ]
释义: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出处:宋·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张、李氏之墨,吴、唐、蜀、闽、两越之纸,端溪、歙穴之砚,鼠须栗尾狸毫兔颖之笔,所谓文房四物,山藏海蓄,极天下之选。”
五洲四海 [ wǔ zhōu sì hǎi ]
释义:泛指世界各地。
出处:司马达《魔鬼的笛音》:“五洲四海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眼光和兴趣,注视着中国未来的发展。”
眼观四路,耳听八方 [ yǎn guān sì lù,ěr tīng bā fāng ]
释义: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出处:清·文康《新儿女英雄传》:“强盗的本领,讲的是观六路,耳听八方。”
眼空四海 [ yǎn kōng sì hǎi ]
释义: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出处: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渠眼空四海,而又肯随人脚跟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