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飘洋过海 [ piāo yáng guò hǎi ]
释义: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骐骥过隙 [ qí jì guò xì ]
释义: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出处:《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
声闻过情 [ shēng wén guò qíng ]
释义:名声超过实际。
出处:《孟子·离娄下》:“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事不过三 [ shì bù guò sān ]
释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驷之过蠙 [ sì zhī guò pín ]
释义:用以比喻光阴飞逝。同“驷之过隙”。
枉矫过激 [ wǎng jiǎo guò jī ]
释义:犹言矫枉过正。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明·文征明《铁柯记》:“昔刘器之不为枉矫过激之行,而耿挺特达,卓有建明。”
烟云过眼 [ yān yún guò yǎn ]
释义: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
出处: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言之过甚 [ yán zhī guò shèn ]
释义:话说得太过头了。
出处:茅盾《追求》四:“自然外边人是言之过甚。但是,空穴来风,仲翁,你也是太登多了。以后总得注意。”
招摇过市 [ zhāo yáo guò shì ]
释义:招摇:张扬炫耀;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枕席过师 [ zhěn xí guò shī ]
释义:师:军队。军队从桥上渡河,如在枕席上通过那样安稳而容易。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治湟陿中道桥,令可至鲜水,以制西域,信威千里,从枕席上过师,十一也。”
挢抂过正 [ jiǎo kuāng guò zhèng ]
释义:矫枉过正。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挢枉过正 [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
释义:指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序》:“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往过其正矣。”
矫枉过当 [ jiǎo wǎng guò dāng ]
释义: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出处:清·周亮工《书影》卷四:“石公此论,未为不是;惜乎矫枉过当,遂开后人口实。”
矫枉过直 [ jiǎo wǎng guò zhí ]
释义: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出处:汉·袁康《越绝书·篇叙外传记》:“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乳狗哺虎,不计祸福。”
矫枉过中 [ jiǎo wǎng guò zhōng ]
释义: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出处:唐·张说《吊陈司马书》:“矫枉过中,斯害也已。”
瞒天过海 [ mán tiān guò hǎi ]
释义:用欺骗的手段在暗地里活动。
出处:清·无名氏《三十六记》:“瞒天过海。”
蒙混过关 [ méng hùn guò guān ]
释义:用欺骗的手段逃避询问或审查。
出处:她四处做手脚,造假象,为调查设置障碍,企图蒙混过关。 《中国纪检监察报》
名声过实 [ míng shēng guò shí ]
释义:名声超过实际。指虚有其名。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陈豨传赞》:“及为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
秋风过耳 [ qiū fēng guò ěr ]
释义: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云烟过眼 [ yún yān guò yǎn ]
释义: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也指荣华富贵转眼已成过去。
出处: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