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蹇视高步 [ jiǎn shì gāo bù ]
释义:犹言昂首阔步。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夫中国之立于亚洲也,文明先进,四邻莫之与伦,蹇视高步,因益为特别之发达;及今日虽凋苓,而犹与西欧对立,此其幸也。”
建瓴高屋 [ jiàn líng gāo wū ]
释义: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同“高屋建瓴”。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弹棋谱序》:“观兵棋之式道,上异则博艺穹天,赴下则建瓴高屋。”
阔步高谈 [ kuò bù gāo tán ]
释义:阔步:迈大步。潇洒地迈着大步,随意地高声交谈。比喻言行不受束缚。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号曰《皇览》”裴松之注引《魏书·曹丕》:“乃弘三章之教,恺悌之化,欲使曩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
空腹高心 [ kōng fù gāo xīn ]
释义: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形容并无真才实学。
出处:鲁迅《坟·论“他妈的!”》:“至于大姓,实不过承祖宗余荫,以旧业骄人,空腹高心,当然使人不耐。”
秦镜高悬 [ qín jìng gāo xuán ]
释义:秦镜: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悬: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出处:《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清风高节 [ qīng fēng gāo jié ]
释义:比喻人品格纯洁,节操高尚。
出处:唐·牟融《题赵友》诗:“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
深沟高垒 [ shēn gōu gāo lěi ]
释义:深的战壕和高的营垒。指坚固的防御工事。
出处:《孙子·虚实》:“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束之高阁 [ shù zhī gāo gé ]
释义: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
出处:《晋书·庾翼传》:“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
驷马高车 [ sì mǎ gāo chē ]
释义:驷马:一车所驾的四匹马。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
出处:《汉书·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一旦高车驷马,旗旄导前,而骑卒拥后。”
束在高阁 [ shù zài gāo gé ]
释义: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同“束之高阁”。
出处: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汪遵》:“朱门富家,积书万卷,束在高阁,尘暗签轴,蠹落帙帷。”
束之高屋 [ shù zhī gāo wū ]
释义: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同“束之高阁”。
出处:明·李贽《读书乐》诗:“弃置莫读,束之高屋,怡性养神,辍歌送哭。”
束置高阁 [ shù zhì gāo gé ]
释义: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同“束之高阁”。
出处:清·江藩《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不究礼乐之源,独标性命之旨、义疏诸书、束置高阁,视如糟粕。”
驷马高盖 [ sì mǎ gāo gài ]
释义:套着四匹马的高盖车。旧时形容有权势的人出行时的阔绰场面。也形容显达富贵。同“驷马高车”。
出处:《汉书·于定国传》:“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南史·隐逸传上·渔父》:“吾黄金白璧,重礼也;驷马高盖,荣势也。”
驷马高门 [ sì mǎ gāo mén ]
释义:指门第显赫。
出处:《汉书·于定国传》:“始定国父于公,其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闾门,令容驷马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万丈高楼平地起 [ wàn zhàng gāo lóu píng dì qǐ ]
释义:比喻事物从无到有。
出处:沈从文《虎雏再遇记》:“他记得一句格言:‘万丈高楼平地起’,他因此永远能用起码名分在军队里混。”
长戟高门 [ cháng jǐ gāo mén ]
释义:门庭高大,门内列戟。形容旧时显贵人家的威仪。
出处:唐·张鷟《游仙窟》:“鸣钟食鼎,积代衣缨;长戟高门,因循礼乐。”
危言高论 [ wēi yán gāo lùn ]
释义:正直而不同凡响的言论。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息夫躬传》:“初,躬待诏,数危言高论,自恐遭害,著绝命辞。”
文星高照 [ wén xīng gāo zhào ]
释义:比喻文运亨通。
出处: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
元龙高卧 [ yuán lóng gāo wò ]
释义: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出处:《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