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字结尾的成语大全
不法常可 [ bù fǎ cháng kě ]
释义:法:当做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做永远不变的模式。
出处:《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不知所可 [ bù zhī suǒ kě ]
释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不想这番好意把个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时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
非同小可 [ fēi tóng xiǎo kě ]
释义: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萧令史,我与你说,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强而后可 [ qiǎng ér hòu kě ]
释义:强:硬要,迫使。经强求后才答应。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
缺一不可 [ quē yī bù kě ]
释义:少一样也不行。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阙一不可 [ què yī bù kě ]
释义:两种以上因素中,缺少哪一种也不行。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 rén ér wú xìn,bù zhī qí kě ]
释义: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出处:《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无可无不可 [ wú kě wú bù kě ]
释义: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出处:《论语·微子》:“我则异于是,是无可无不可。”
无所不可 [ wú suǒ bù kě ]
释义:没有什么不可的。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灌夫传》:“蚡事魏其无所不可。”
无乎不可 [ wú hū bù kě ]
释义:犹无可无不可。指听任。
出处:鲁迅《彷徨·在酒楼上》:“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
无可不可 [ wú kě bù kě ]
释义:①无所不可,都能做到。②犹言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情绪激动至极。
出处:唐·元稹《唐杜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无施不可 [ wú shī bù kě ]
释义:用在任何地方均甚得当。
出处: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
未为不可 [ wèi wéi bù kě ]
释义:不是不可以。委婉地肯定。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各位所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未为不可。”
依违两可 [ yī wéi liǎng kě ]
释义:依:赞成;违:反对;两可:二者都可以。指对问题态度犹豫,没有确定的意见。
出处:《明史 方从哲传》:“举朝力争,从哲依违两可。”
模棱两可 [ mó léng liǎng kě ]
释义:模棱:含糊,不明确;两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或没有明确的主张。
出处:《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以不济可 [ yǐ fǒu jì kě ]
释义: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成。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
摸棱两可 [ mō léng liǎng kě ]
释义:握持棱角,两端皆可。比喻遇事不决断可否,不分是非。
出处: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 《旧唐书·苏味道传》
呼牛也可,呼马也可 [ hū niú yě kě,hū mǎ yě kě ]
释义:呼:称呼;可:可以。叫我牛也好,叫我马也好,我不在乎。指不管别人说什么,自己还是按自己意愿去做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非通小可 [ fēi tōng xiǎo kě ]
释义:非:不;通:同“同”;小可:寻常,一般。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忽视
出处:《永乐大典戏文·》:“这的是人命事,非通小可。”
断然不可 [ duàn rán bù kě ]
释义:断然:坚决果断的样子;可:可以,能够。指坚决或绝对不能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景清道:‘贤侄,此事断然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