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字结尾的成语大全
尽付东流 [ jìn fù dōng liú ]
释义:比喻完全丧失或前功尽弃。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那缘法尽了,往时的情义尽付东流,还要变成了仇怨。”
开源节流 [ kāi yuán jié liú ]
释义: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出处:《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扣楫中流 [ kòu jí zhōng liú ]
释义:犹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纳谏如流 [ nà jiàn rú liú ]
释义:纳:采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
出处: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豁达大度,纳谏如流,为宗而罢刑肉。”
屁滚尿流 [ pì gǔn niào liú ]
释义:形容惊慌或欣喜到极点。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耍和尚烧得头焦额烂,麻婆子赶得屁滚尿流。”
剖决如流 [ pōu jué rú liú ]
释义:剖决:分析、解决;如流:如同流水一般。形容分析、解决问题明快、敏捷。
出处:《隋书·裴政传》:“簿案盈几,剖决如流。”
穷源溯流 [ qióng yuán sù liú ]
释义:源:河流发源的地方;溯:逆流而上。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
出处:清·王十禛《然灯记闻》:“为诗要穷源溯流,先辨诸家之派。”
清浊同流 [ qīng zhuó tóng liú ]
释义:清水和浊水一渠同流。形容美丑、善恶混杂,好坏不分。
出处:《晋书·刘毅传》:“今之九品,所下不彰其罪,所上不列其善,废褒贬之义,任爱憎之断,清浊同流,以植其私。”
人欲横流 [ rén yù héng liú ]
释义:指社会风气败坏,人们放纵情欲,不顾道德正义。
出处:宋 陆九渊《语录》上:“后世人主不知学,人欲横流,安知天位非人君所可得而私?”
任其自流 [ rèn qí zì liú ]
释义: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日月如流 [ rì yuè rú liú ]
释义:时光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4回:“今留齐七载,偷安惰志,日月如流,吾等十日不能一见,安能成其大事哉?”
儒雅风流 [ rú yǎ fēng liú ]
释义:①文雅而飘逸。②指风雅淳正。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雅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
三教九流 [ sān jiào jiǔ liú ]
释义: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出处: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六:“(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
漱石枕流 [ shù shí zhěn liú ]
释义:旧时指隐居生活。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随波逐流 [ suí bō zhú liú ]
释义: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诗酒风流 [ shī jiǔ fēng liú ]
释义:作诗饮酒。古人以此为风流韵事,故称。
出处:金·元好问《鹧鸪天》词:“身外虚名一羽轻,封侯何必胜躬耕。田园活计浑闲在,诗酒风流属老成。”
屎屁直流 [ shǐ pì zhí liú ]
释义:形容惊恐之极。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8回:“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吓得那些承办蚕桑的乡绅,屎屁直流!”
岁月如流 [ suì yuè rú liú ]
释义:形容时光消逝如流水之快。
出处:南朝·陈·徐陵《与齐尚书仆射杨遵彦书》:“岁月如流,人生何几!”
头破血流 [ tóu pò xuè liú ]
释义:头打破了,血流满面。多用来形容惨败。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照道士脸上一刮,可怜就打得~身倒地,皮开颈折脑浆倾。”
投鞭断流 [ tóu biān duàn liú ]
释义: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