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字结尾的成语大全
韫椟藏珠 [ yùn dú cáng zhū ]
释义:韫:蕴藏。椟:木匣子。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出处:元·无名氏《幽闺记》:“酒家眠,权休息,韫椟藏珠隐尘迹,万里前程在咫尺。”
掌上明珠 [ zhǎng shàng míng zhū ]
释义:比喻接受父母疼爱的儿女,特指女儿。
出处: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馔玉炊珠 [ zhuàn yù chuī zhū ]
释义:食品贵如玉,燃料贵似金。原形容物价昂贵,生活艰难;后形容生活奢华。
出处:语出《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蚌病成珠 [ bàng bìng chéng zhū ]
释义: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抱玉握珠 [ bào yù wò zhū ]
释义:比喻满腹经纶,富有才学。
出处:语出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蚌病生珠 [ bàng bìng shēng zhū ]
释义: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同“蚌病成珠”。
出处:高燮《题蔡哲夫所绘沈孝则〈冰雪庐图〉即步哲夫韵》:“嗟哉蚌病乃生珠,诗渐可读消雄图。”
买椟还珠 [ mǎi dú huán zhū ]
释义: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探骊得珠 [ tàn lí dé zhū ]
释义: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出处:《庄子·列御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涎玉沫珠 [ xián yù mò zhū ]
释义:流出美玉,吐出珍珠。比喻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象。
出处: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木腔瀑三丈余,涎玉沫珠。”
鱼目混珠 [ yú mù hùn zhū ]
释义: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累累如珠 [ lěi lěi rú zhū ]
释义:累累:连接成串。一个紧接一个,就像一串珠子。
出处:《礼记·乐记》:“累累乎端如贯珠。”刘师培《文说》:“师乙论音,累如贯珠。”
妙语连珠 [ miào yǔ lián zhū ]
释义: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
被褐怀珠 [ pī hè huái zhū ]
释义: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出处:《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升山采珠 [ shēng shān cǎi zhū ]
释义: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
出处:《后汉书·刘玄传》:“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隋侯之珠 [ suí hóu zhī zhū ]
释义:隋:古国名。比喻珍贵的物品。
出处:《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眼内无珠 [ yǎn nèi wú zhū ]
释义: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有眼无珠 [ yǒu yǎn wú zhū ]
释义:珠:眼珠。没长眼珠子。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
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常言道,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就似那薰莸般各别难同处,怎比你有眼却无珠。”
噀玉喷珠 [ jīn yù pēn zhū ]
释义:形容口齿伶俐,说话悦耳动听。
出处:元·汤式《醉花阴·离思》:“言谈处噀玉喷珠舌上挑,咽作处换气偷声使褃巧。”
百八真珠 [ bǎi bā zhēn zhū ]
释义:念珠。因念珠每串一百零八颗,故称。 唐 贾岛 《赠圆上人》诗:“一雙童子澆紅藥,百八真珠貫綵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