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字结尾的成语大全
同心共胆 [ tóng xīn gòng dǎn ]
释义:心志一致。亦作“同心合胆”。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
同心合胆 [ tóng xīn hé dǎn ]
释义:心志一致。同“同心共胆”。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当招安本部人马,同心合胆,方可归顺。’”
铜心铁胆 [ tóng xīn tiě dǎn ]
释义:形容人的意志坚定。
出处: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秀才每自古眼睛馋,不似这里忒铜心铁胆。”
吐心吐胆 [ tǔ xīn tǔ dǎn ]
释义:比喻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同“吐肝露胆”。
出处:宋·朱熹《答刘季章书》:“日用之间,应事接物,直是判断得直截分明,而推以及人,吐心吐胆,亦只如此,更无回互。”
亡魂丧胆 [ wáng hún sàng dǎn ]
释义:形容惊慌恐惧到极点。
出处:明 无名氏《破天阵》:“杀匈奴亡魂丧胆,保家邦万载咸宁。”
闻风丧胆 [ wén fēng sàng dǎn ]
释义:丧胆:吓破了胆。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的勇气。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
出处:唐 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探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闻风破胆 [ wén fēng pò dǎn ]
释义:听到一点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的极度惶恐。
出处:唐·李德裕《授张仲武东面招抚回鹘使制》:“故能望影揣情,已深致虏之术;岂止闻风破胆,益坚慕义之心。”
闻名丧胆 [ wén míng sàng dǎn ]
释义:听见名字就吓破了胆。形容威名很大,使人听到即甚为恐惧。
出处: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八回:“遂在陕西地面三载,绿林贼人闻名丧胆,江湖盗寇望影皆惊。”
悬心吊胆 [ xuán xīn diào dǎn ]
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析肝刿胆 [ xī gān guì dǎn ]
释义:剖示肝胆。比喻赤诚。亦作“析肝吐胆”。
出处:明袁宗道《乞进疏》:“其当上指与否,俱且和颜受之。有不析肝刿胆者,非夫也。”
一身是胆 [ yī shēn shì dǎn ]
释义: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出处:《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一身都是胆 [ yī shēn dōu shì dǎn ]
释义:极言胆大勇敢。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忠心赤胆 [ zhōng xīn chì dǎn ]
释义: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
忠肝义胆 [ zhōng gān yì dǎn ]
释义: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坐薪悬胆 [ zuò xīn xuán dǎn ]
释义: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出处:《金史·术虎筠寿传》:“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照人肝胆 [ zhào rén gān dǎn ]
释义:比喻以赤诚相见。
出处:姜可生《送影禅北行》诗:“照人肝胆秦时月,百战风霜劫后旗。”
枕戈尝胆 [ zhěn gē cháng dǎn ]
释义:头枕兵器,口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或报仇雪耻心切。
出处:南朝·梁·沈初明《劝进梁元帝第三表》:“陛下英略纬天,沉明内断,横剑泣血,枕戈尝胆。”
坐薪尝胆 [ zuò xīn cháng dǎn ]
释义:指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丢魂丧胆 [ diu1 hún sàng dǎn ]
释义:形容非常惊慌。
出处:张希平《雁翎队》:“伪军见我们登上船,吓得丢魂丧胆。”
惊神破胆 [ jīng shén pò dǎn ]
释义:形容极其恐惧。
出处: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上:“凡所书判,或是卒然,故趋事皆惊神破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