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字结尾的成语大全
皮相之谈 [ pí xiàng zhī tán ]
释义:皮相:从表面上看。没有说到点子上的肤浅看法。
出处:朱自清《经典常谈·诗》:“钟嵘说他“源出于《小雅》”,似乎是皮相之谈。”
万口一谈 [ wàn kǒu yī tán ]
释义:千千万万人说同样的话。比喻意见一致。
出处:《宋史·胡铨传》:“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
娓娓而谈 [ wěi wěi ér tán ]
释义:连续不倦地谈论着。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小说二集序》:“只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
无稽之谈 [ wú jī zhī tán ]
释义:无稽:无法考查。没有根据的说法。
出处:《尚书·大禹漠》:“无稽之言勿听。”
巷议街谈 [ xiàng yì jiē tán ]
释义:大街小巷间人们的议论。
出处:语出汉·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
避而不谈 [ bì ér bù tán ]
释义:躲避开而不肯说。指有意回避事实。
出处:徐迟《一九五六年序言》:“尖锐的矛盾,避而不谈,或加水冲淡了。”
高睨大谈 [ gāo nì dà tán ]
释义:睨:视。眼睛看着上面,在发议论。形容举动言论气慨不凡。
出处:《后汉书·张衡传》:“方将师天老而友地典,与之乎高睨而大谈。”
家丑不可外谈 [ jiā chǒu bù kě wài tán ]
释义: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同“家丑不可外扬”。
出处:《西游记》第六九回:“古人云:‘家丑不可外谈。’奈神僧是朕恩主——惟不笑,方可告之。”
夸夸而谈 [ kuā kuā ér tán ]
释义: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在内咶咶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同坐下。”
阔论高谈 [ kuò lùn gāo tán ]
释义:阔:广阔;高:高深。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出处:唐·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流口常谈 [ liú kǒu cháng tán ]
释义:人人挂在嘴上的老话。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这四个字,久已作了小说部中千人一面的流口常谈。”
扪虱而谈 [ mén shī ér tán ]
释义:扪:按。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偷窃,无所畏忌。
出处:《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雄辩高谈 [ xióng biàn gāo tán ]
释义:辩论充分有力,言词豪放不羁。形容能言善辩。亦作“高谈雄辩”。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却说安老爷的话,一层逼进一层,引得邓九公雄辩高谈,真情毕露。”
海外奇谈 [ hǎi wài qí tán ]
释义:海外: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比喻没有根据的,荒唐的言论或传闻。
出处:明 沈德符《野荻编补遗 台疏讥谑》:“宇淳批其牍尾曰:‘海外奇谈’。”
混作一谈 [ hùn zuò yī tán ]
释义: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同“混为一谈”。
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中国近来每与柔术混作一谈,其实是两件事。”
老调重谈 [ lǎo diào chóng tán ]
释义:比喻把说过多次的理论、主张重新搬出来。也比喻把搁置很久的技艺重新做起来。
出处:邹韬奋《无政府与民主政治》:“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实际是老调重谈罢了。”
欺人之谈 [ qī rén zhī tán ]
释义:骗人的鬼话。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你可晓得老爷是讲理学的人,凡事有则有,无则无,从不作欺人之谈的。”
笑话奇谈 [ xiào huà qí tán ]
释义:可笑的、荒诞不经的谈话或故事。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有人以为我私下运米出洋,发了外国人的洋财,所以肯出大价钱,那是笑话奇谈。”
纸上空谈 [ zhǐ shàng kōng tán ]
释义:指不切实际的空论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6回:“这位钦差年纪又轻,不过上了几个条陈,究竟是个‘纸上空谈’,并未见他办过实事,怎么就好叫他独当一面,去办这个大事呢!”
无所不谈 [ wú suǒ bù tán ]
释义:没有什么不谈论的
出处:叶圣陶《微波》:“他们无所不谈,谈主义,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