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道而驰 [ bèi dào ér chí ]
释义: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出处: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2、北辙南辕 [ běi zhé nán yuán ]
释义:①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②车子北往南来。喻人行无定迹。
出处:见“北辕适楚”。
3、戴盆望天 [ dài pén wàng tiān ]
释义: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4、伏而咶天 [ fú ér shì tiān ]
释义:咶:以舌舔物。伏地以舌舔天。比喻所行与所求不一致,无法达到目的。
出处:《荀子·仲尼》:“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6、南辕北辙 [ nán yuán běi zhé ]
释义: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7、弄假成真 [ nòng jiǎ chéng zhēn ]
释义: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弄成了真的。
出处: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8、舍近求远 [ shě jìn qiú yuǎn ]
释义:舍去近处的,追求远处的。形容做事走弯路。
出处:《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9、适得其反 [ shì dé qí fǎn ]
释义:适:正,恰好。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出处:今议防堵者,莫不曰:‘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不知此适得其反也。 清·魏源《筹海篇·议守上》
10、恶湿居下 [ wù shī jū xià ]
释义:厌恶潮湿却住在低洼的的地方。比喻行动跟愿望相违背。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住。”
11、东趋西步 [ dōng qū xī bù ]
释义:指相背而行。
出处:汉·焦赣《易林·比之损》:“二人异路,东趋西步,千里之外,不相知处。”
12、逆水行舟 [ nì shuǐ xíng zhōu ]
释义: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扩展阅读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