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暗送秋波 [ àn sòng qiū bō ]
释义: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出处: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2、不寒而栗 [ bù hán ér lì ]
释义: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3、不知所措 [ bù zhī suǒ cuò ]
释义: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出处:《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4、诚惶诚恐 [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
释义: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出处:汉·杜诗《乞退郡疏》:“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5、触目惊心 [ chù mù jīng xīn ]
释义: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出处:唐·韩愈《昌黎集·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怵心。”
6、怛然失色 [ dá rán shī sè ]
释义: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人者怛然失色。”
7、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释义: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8、担惊受怕 [ dān jīng shòu pà ]
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9、胆裂魂飞 [ dǎn liè hún fēi ]
释义:裂:破裂。魂:魂灵、神志。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10、胆战心寒 [ dǎn zhàn xīn hán ]
释义: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
出处:《古今杂剧·楚昭王疏者下船》:“怕的是城荒国破,常子是胆战心寒。”
11、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释义: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12、胆颤心惊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释义: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13、担惊受恐 [ dān jīng shòu kǒng ]
释义: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14、吊胆提心 [ diào dǎn tí xīn ]
释义:提心吊胆。形容非常担心或害怕。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一个个擦拳磨掌,吊胆提心的,只等姑娘一句话。”
15、骇人听闻 [ hài rén tīng wén ]
释义: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16、寒毛卓竖 [ hán máo zhuó shù ]
释义: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出处:《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17、寒心酸鼻 [ hán xīn suān bí ]
释义: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18、汗流浃背 [ hàn liú jiā bèi ]
释义:浃:湿透。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
出处:《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
19、惶恐不安 [ huáng kǒng bù ān ]
释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20、魂飞魄散 [ hún fēi pò sàn ]
释义: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21、汗洽股栗 [ hàn qià gǔ lì ]
释义:汗流浃背,两腿颤抖。形容害怕、恐惧的样子。
出处:宋·陆游《跋韩立道所藏兰亭序》:“虽单于不觉自失,况余子有不汗洽股栗者?”
22、惶惶不安 [ huáng huáng bù ān ]
释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23、噤若寒蝉 [ jìn ruò hán chán ]
释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24、惊魂未定 [ jīng hún wèi dìng ]
释义: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出处: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25、惊愕失色 [ jīng è shī sè ]
释义: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卷》:“契丹以马军万人拒之于前,将士皆惊愕失色。”
26、惊弓之鸟 [ jīng gōng zhī niǎo ]
释义: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27、惊心动魄 [ jīng xīng dòng pò ]
释义: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28、惊恐万状 [ jīng kǒng wàn zhuàng ]
释义: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宋·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壮而莫支。”
29、惊天动地 [ jīng tiān dòng dì ]
释义: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出处:唐·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30、恐慌万状 [ kǒng huāng wàn zhuàng ]
释义:形容害怕惊慌到极点。
出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现在还传为笑谈的所谓‘十分动摇’、‘恐慌万状’两句话。”
形容人非常害怕的成语(87个)
••阅读 2464
形容人非常害怕的词语(1个)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形容人害怕和生气的成语
大发雷霆,忿然作色,横眉怒目,火冒三丈,金刚怒目,满腔怒火,恼羞成怒,怒不可遏,怒发冲冠,怒形于色,怒火中烧,怒目切齿,怒目而视,怒目相视,怒火冲天,七窍生烟,气势汹汹,气急败坏,天怒人怨,咬牙切齿,义愤填膺,暴跳如雷,怒气冲冲
形容人害怕受伤是成语
黯然销魂,悲天悯人,切肤之痛,万念俱灰,心乱如麻,心如刀割,心惊肉跳,心灰意冷,心神不定,心神恍惚,心胆俱裂,哀毁骨立,心灰意懒,自暴自弃
形容人害怕担心的成语
不可终日,诚惶诚恐,大惊失色,怛然失色,担惊受怕,胆裂魂飞,惶惶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惊心动魄,惊慌失色,惊魂未定,七上八下,神不守舍,忐忑不安,提心吊胆,心慌意乱,心神不定,心神不安,惊弓之鸟,小心谨慎,胆颤心惊,寝食难安
形容人害怕寒冷的成语
挨饿受冻,冰肌玉骨,毛骨悚然,缩成一团,提心吊胆,啼饥号寒,天寒地冻,不寒而栗,胆战心惊,饥寒交迫
形容人紧张害怕的四字成语
百爪挠心,颤颤巍巍,触目惊心,大惊失色,寒心酸鼻,惶恐不安,惶惶不安,魂飞魄散,惊天动地,惊心动魄,惊慌失措,惊慌失色,惊魂未定,毛骨悚然,面如土色,七上八下,失魂落魄,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望而生畏,畏缩不前,闻风丧胆,无所畏惧,心惊肉跳,…
形容人特别害怕的四字成语
诚惶诚恐,大惊失色,怛然失色,担惊受怕,骨寒毛竖,骇人听闻,寒心酸鼻,寒毛卓竖,汗不敢出,汗流浃背,惶恐不安,魂飞魄散,惊恐万状,恐慌万状,栗栗危惧,毛骨悚然,谈虎色变,望而生畏,心有余悸,战战兢兢,张口结舌,惴惴不安,不寒而栗,胆战心惊,…
形容人害怕慌张的四字成语
杯弓蛇影,诚惶诚恐,出人意外,大惊失色,怛然失色,担惊受怕,胆战心寒,胆裂魂飞,骨寒毛竖,惶恐不安,慌张失措,慌慌张张,惶惶不安,慌手忙脚,魂不附体,惊恐万状,惊慌失措,惊慌失色,惊魂未定,恐后争先,面无人色,七慌八乱,失魂落魄,石破天惊,…
形容人十分害怕的成语
暗送秋波,诚惶诚恐,愁眉苦脸,触目惊心,大厦将倾,大惊失色,弹尽粮绝,寒心酸鼻,惶恐不安,魂不附体,岌岌可危,兢兢战战,惊天动地,惊心动魄,惊恐万状,惊慌失色,惊魂未定,刻不容缓,毛骨悚然,命若悬丝,难以预料,失魂落魄,竖起脊梁,谈虎色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