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暗箭难防 [ àn jiàn nán fáng ]
释义:冷箭最难防范。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预防。
出处:宋·刘炎《迩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2、不避斧钺 [ bù bì fǔ yuè ]
释义: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3、避凉附炎 [ bì liáng fù yán ]
释义:指疏远避开无权势者,亲热攀附有权势者。
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母,小人也,避凉附炎,且其性残虐。”
4、避难趋易 [ bì nán qiù yì ]
释义: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
出处:见“避难就易”。
5、避强打弱 [ bì qiáng dǎ ruò ]
释义: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出处:见“避强击惰”。
6、避强击惰 [ bì qiáng jī duò ]
释义: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出处:唐·元稹《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谟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
7、避强击弱 [ bì qiáng jī ruò ]
释义: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出处:见“避强击惰”。
8、避之若浼 [ bì zhī ruò měi ]
释义: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9、不辟斧钺 [ bù bì fǔ yuè ]
释义: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不敢避斧钺之诛。”
10、大惊失色 [ dà jīng shī sè ]
释义: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出处:《汉书·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
11、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释义: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12、胆颤心惊 [ dǎn chàn xīn jīng ]
释义: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士女随迁》:“生长升平,谁曾惯遭离乱,苦怎言。胆颤心惊,如何可免。”
13、东躲西藏 [ dōng duǒ xī cáng ]
释义: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14、东藏西躲 [ dōng cáng xī duǒ ]
释义: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15、躲躲闪闪 [ duǒ duǒ shǎn shǎn ]
释义:躲避闪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亦形容遮遮盖盖,支支吾吾,不坦率,不直爽。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三人于是躲躲闪闪,联步而行。一面走著,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再看自己,只觉无穷丑态。”
16、锋芒毕露 [ fēng máng bì lù ]
释义: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17、高飞远遁 [ gāo fēi yuǎn dùn ]
释义: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同“高飞远走”。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事不宜迟,趁早高飞远遁,不要连累别人。”
18、高飞远集 [ gāo fēi yuǎn jí ]
释义:制摆脱不利的环境,躲避到远防去。
出处:语出战国·楚·屈原《九章·惜诵》:“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女何之?”汉·东方朔《七谏·怨世》:“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19、高飞远走 [ gāo fēi yuǎn zǒu ]
释义:形容离开某地,逃避到远处去。
出处:《后汉书·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20、惶恐不安 [ huáng kǒng bù ān ]
释义: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21、竖起脊梁 [ shù qǐ jí liáng ]
释义:比喻振作精神。
出处:宋·陈亮《癸卯秋答朱元晦秘书书》:“伯恭钦夫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体,挺特之气,竖起脊梁,当时轻重有无,独于门下归心而已。”
22、提心吊胆 [ tí xīn diào dǎn ]
释义: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23、退避三舍 [ tuì bì sān shě ]
释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24、委曲求全 [ wěi qǔ qiú quán ]
释义: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
出处:《汉书·严彭祖传》:“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25、畏首畏尾 [ wèi shǒ wèi wěi ]
释义: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出处:《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26、畏缩不前 [ wèi suō bù qián ]
释义: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彦博,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27、小心谨慎 [ xiǎo xīn jǐn shèn ]
释义: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
出处:《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28、心惊胆战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释义: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处: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29、心惊肉跳 [ xīn jīng ròu tiào ]
释义: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30、心有余悸 [ xīn yǒu yú jì ]
释义: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出处: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形容躲避天敌的成语(46个)
••阅读 584
形容躲避天敌的词语(1个)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形容躲避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暗箭难防,避之若浼,避凉附炎,避强击惰,避强击弱,避君三舍,避其锐气,避祸就福,避强打弱,避繁就简,避祸求福,避烦斗捷,避难趋易,不辟斧钺,不避斧钺,东躲西藏,东闪西躲,躲灾避难,躲躲闪闪,高傲自大,高飞远走,高飞远遁,高飞远集,鬼鬼祟祟,…
形容躲避眼光的成语
暗箭难防,避之若浼,避凉附炎,避强击惰,避强击弱,避其锐气,避祸就福,避强打弱,避繁就简,避祸求福,避烦斗捷,避难趋易,不辟斧钺,不避斧钺,东躲西藏,东闪西躲,躲灾避难,躲躲闪闪,高飞远走,高飞远遁,高飞远集,临难不避,一雷二闪,远走高飞,…
形容遇事躲避的成语
暗箭难防,避之若浼,避世金门,避世离俗,避世金马,避君三舍,避迹藏时,不辟斧钺,不避斧钺,不露锋芒,超然物外,持鳌下酒,东藏西躲,东躲西藏,东闪西躲,躲得和尚躲不得寺,躲灾避难,躲躲闪闪,遁世无闷,遁俗无闷,遁入空门,遁逸无闷,疯疯癫癫,风…
形容躲避陷阱的成语
暗箭难防,避之若浼,避凉附炎,避强击惰,避强击弱,避其锐气,避祸就福,避强打弱,避繁就简,避祸求福,避烦斗捷,避难趋易,不辟斧钺,不避斧钺,东藏西躲,东躲西藏,东闪西躲,躲躲闪闪,高飞远走,高飞远遁,高飞远集,临难不避,一雷二闪,远走高飞,…
形容因讨厌而躲避的成语
东藏西躲,东躲西藏,锋芒毕露,退避三舍,委曲求全,畏首畏尾,心惊胆战,针锋相对,胆颤心惊
形容躲避不开的成语
暗箭难防,避之若浼,避凉附炎,避强击惰,避强击弱,避其锐气,避祸就福,避强打弱,避繁就简,避祸求福,避烦斗捷,避难趋易,不辟斧钺,不避斧钺,东藏西躲,东躲西藏,东闪西躲,躲躲闪闪,高飞远走,高飞远遁,高飞远集,临难不避,一雷二闪,远走高飞,…
形容十分害怕而躲避的成语
大惊失色,东藏西躲,东躲西藏,锋芒毕露,惶恐不安,惊慌失色,毛骨悚然,竖起脊梁,提心吊胆,退避三舍,委曲求全,畏缩不前,畏首畏尾,心惊肉跳,心惊胆战,心有余悸,战战兢兢,针锋相对,胆战心惊,小心谨慎,胆颤心惊
形容因害怕而躲避的成语
避之若浼,避君三舍,诚惶诚恐,大惊失色,怛然失色,担惊受怕,东藏西躲,东躲西藏,惶恐不安,惶惶不安,惊慌失色,毛骨悚然,竖起脊梁,提心吊胆,退避三舍,畏缩不前,心惊肉跳,心惊胆战,心有余悸,心神不安,战战兢兢,胆战心惊,敬而远之,小心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