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立文字 [ bù lì wén zì ]
释义: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师问:‘祇如古德,岂不是以心传心?’峰曰:‘兼不立文字语句。’”
2、传道受业 [ chuán dào shòu yè ]
释义: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出处: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传经送宝 [ chuán jīng sòng bǎo ]
释义:经:经典,经验。把成功的经验和办法传送给别人。
出处:张洁《沉重的翅膀》:“咱们单位年年搞这一套,总结呀,评比呀,传经送宝呀,有多少货真价实的玩艺儿?”
4、鹤发童颜 [ hè fà tóng yán ]
释义: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出处:唐·田颖《梦游罗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鹤发童颜古无比。”
5、货真价实 [ huò zhēn jià shí ]
释义:货物不是冒牌的,价钱也是实在的。形容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6、口耳相传 [ kǒu ěr xiāng chuán ]
释义: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
出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7、口传心授 [ kǒu chuán xīn shòu ]
释义: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出处:明·解缙《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8、私相授受 [ sī xiāng shòu shòu ]
释义:指不是公开的给予和接受。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交与你执着,才有个凭据,你才放心。那有我两个人私相授受的呢?”
9、心领神会 [ xīn lǐng shén huì ]
释义:领、会:领悟,理解。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出处:明·吴海《送傅德谦还临川序》:“读书有得,冥然感于中,心领神会,端坐若失。”
11、共枝别干 [ gòng zhī bié gàn ]
释义:比喻一个教师传授下来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2回:“他们所注之书,或所见不同,各有所取;或师资相传,共枝别干。”
12、孔孟之道 [ kǒng mèng zhī dào ]
释义: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13、授业解惑 [ shòu yè jiě huò ]
释义:授:教,传授。惑:疑难。传授学业,解除疑难。
出处:唐·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14、二仙传道 [ èr xiān chuán dào ]
释义:两位神仙共同传授道法。比喻两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传道去罢!’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讫。”
15、非人不传 [ fēi rén bù chuán ]
释义:非:不是;传:传授。不是适当的人就不传授
出处:《宣和书谱·行书·祭京》:“大抵学者用笔有法,自古秘之,必口口亲授,非人不传。”
16、私相传授 [ sī xiāng chuán shòu ]
释义:私:不公开。私下传授本领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8回:“他恐邻国再把音韵学去,更难出人头地,因此禁止国人,毋许私相传授。”
17、传道穷经 [ chuán dào qióng jīng ]
释义:传:传授;道:孔孟之道;穷:尽;经:儒家经典。传授道理,穷尽经典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6回:“这些中进士、做翰林的,和他说道传道穷经,他便说迂而不当。”
形容传授方法的词语(1个)
- 口授心传通过口头讲授和心领神会来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