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里不一 [ biǎo lǐ bù yī ]
释义: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出处:《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2、佛口蛇心 [ fó kǒu shé xīn ]
释义: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
3、口蜜腹剑 [ kǒu mì fù jiàn ]
释义: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4、两面三刀 [ liǎng miàn sān dāo ]
释义: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
5、笑里藏刀 [ xiào lǐ cáng dāo ]
释义: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出处:《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6、虚情假意 [ xū qíng jiǎ yì ]
释义:虚:假。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那妖精巧语花言,虚情假意的答道:‘主公,微臣自幼儿好习弓马,采猎为生。’”
7、心口不一 [ xīn kǒu bù yī ]
释义: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9、趋炎附势 [ qū yán fù shì ]
释义:趋:奔走;炎: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出处:《宋史·李垂传》:“今已老大,见大臣不公,常欲面折之。焉能趋炎附热,看人眉睫,以冀推挽乎?”
10、甜言蜜语 [ tián yán mì yǔ ]
释义: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出处: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化一盏茶吃,你可是甜言蜜语的,出家人那里不是积福处。”
11、道貌岸然 [ dào mào àn rán ]
释义: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12、口是心非 [ kǒu shì xīn fēi ]
释义: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
讽刺老师虚伪的成语智能推荐
- 顶针续麻 首尾相连,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如:成语接龙等。
- 老师宿儒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 巧伪趋利 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 窃钩窃国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 学无常师 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 天真烂漫 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 虚文缛礼 虚:虚假;缛:繁复,繁琐。虚伪的仪式,繁琐的礼节
- 墦间乞余 墦,坟墓。余,多余的。这里指祭奠私人的供饭。讽刺那些追求富贵利禄的人,一面乞讨人家的残羹冷饭,一面还洋洋得意,虚伪骄傲,瞧不起比他地位低下的人的卑劣行径。
- 千金买骨 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比喻求贤若渴,喻重视人才,渴望得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