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接二连三 [ jiē èr lián sān ]
释义:接连不断。
出处: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2、铿锵有力 [ kēng qiāng yǒu lì ]
释义: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处: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3、书声琅琅 [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
释义: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
4、书声朗朗 [ shū shēng lǎng lǎng ]
释义: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5、韦编三绝 [ wéi biān sān jué ]
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6、抑扬顿挫 [ yì yáng dùn cuò ]
释义: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出处: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7、琅琅上口 [ láng láng shàng kǒu ]
释义: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处:清 王韬《淞隐漫录》:“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描写读书声音的成语智能推荐
- 顶针续麻 首尾相连,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如:成语接龙等。
- 绘声绘色 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声音笑貌 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 书声朗朗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 洋洋盈耳 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 描写画角 比喻无中生有。
-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 绘声绘形 绘:描绘,描摹。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 千金买骨 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比喻求贤若渴,喻重视人才,渴望得到人才。。
- 作作索索 象声词。描写老鼠活动的声音
扩展阅读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