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居乐业 [ ān jū lè yè ]
释义: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出处:《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2、安枕而卧 [ ān zhěn ér wò ]
释义:放好枕头睡大觉。比喻太平无事,不必担忧。
出处:《史记·黥英列传》:“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
3、拔刀相助 [ bá dāo xiāng zhù ]
释义: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出处: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师曰:‘路见不平,所以按剑。’”
4、彼倡此和 [ bǐ chàng cǐ hè ]
释义: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六回:“二人先通了郤克,然后谒见晋景公,内外同心,彼倡此和,不由晋景公不从。”
5、兵销革偃 [ bīng xiāo gé yǎn ]
释义:销毁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无战事。
出处:前蜀·杜光庭《本命醮南斗词》:“垂回凶度厄之慈,开辍死上生之路,使一境之兵销革偃,四时之雨顺风调。”
6、倡而不和 [ chàng ér bù hè ]
释义:倡:同“唱”。和:响应。领唱无人应和。形容有人领导,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
出处:汉·刘安《淮南子·缪称训》:“倡而不和,意而不戴。”
7、承平盛世 [ chéng píng shèng shì ]
释义:承平:太平。太平、兴盛的时代。
出处:《汉书·食货志》:“王莽因汉承平之业,匈奴称藩,百蛮宾服。”
8、春风和气 [ chūn fēng hé qì ]
释义: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出处: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二折:“既唐公不念前分仇,你放些个春风和气将他来待,免得咱一度可喜两度丑。”
9、春和景明 [ chūn hé jǐng míng ]
释义: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0、此唱彼和 [ cǐ chàng bǐ hè ]
释义:这里唱,那里随声附和。比喻互相呼应。
出处:清·陈田《明诗纪事·己签序》:“与前七子隔绝数十年,而此唱彼和,声应气求,若出一轨。”
11、打抱不平 [ dǎ bào bù píng ]
释义:遇见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帮助受欺负的一方。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不瞒两位说,老汉平生,最喜欢劫副教授济贫抑强扶弱抱打不平。”
12、待人接物 [ dài rén jiē wù ]
释义:物:人物,人们。指跟别人往来接触。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士为务。”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五:“右二事可见前辈诸老谦恭退抑,汲引后进,待人接物者如此。”
13、倒载干戈 [ dào zài gān gē ]
释义: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出处:《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14、刀枪入库 [ dāo qiāng rù kù ]
释义: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
15、愤愤不平 [ fèn fèn bù píng ]
释义:愤愤:很生气的样子。心中不服,感到气愤。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王子成父诸人,俱愤愤不平,请于桓公,欲劫鲁侯,以报曹沫之辱。”
16、丰亨豫大 [ fēng hēng yù dà ]
释义:形容富足兴盛的太平安乐景象。
出处:《周易·丰》:“丰亨,王假之。”《周易·豫》:“豫大有得,志大行也。”《朱子语类》:“宣政间有以夸侈为言者,小人却云当丰亨豫大之时,须是恁地侈泰方得,所以一面放肆,如何得不乱。”
17、风和日丽 [ fēng hé rì lì ]
释义: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18、风和日暖 [ fēng hé rì nuǎn ]
释义:风很平静,阳光暖人。
出处:宋·刘斧《青琐高义·别集》卷二:“不久,海上风和日暖。”
19、风平浪静 [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释义: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七:“僧问:‘风恬浪静时如何?’师曰:‘吹倒南墙。’”
20、风雨同舟 [ fēng yǔ tóng zhōu ]
释义: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21、狗吠不惊 [ gǒu fèi bù jīng ]
释义:吠:狗叫声。狗偶尔的叫声不会引起惊慌。形容社会太平安定。
出处:《后汉书·岑熙传》:“(熙)迁魏郡太守,……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
22、国泰民安 [ guó tài mín ān ]
释义: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出处:宋·吴自牧《梦梁录·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23、孤立无助 [ gū lì wú zhù ]
释义:只有一个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
24、公平合理 [ gōng píng hé lǐ ]
释义: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出处: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则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
25、海不扬波 [ hǎi bù yáng bō ]
释义:比喻太平无事。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26、海晏河清 [ hǎi yàn hé qīng ]
释义: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出处: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27、含哺鼓腹 [ hán bǔ gǔ fù ]
释义: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出处:《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28、河清海晏 [ hé qīng hǎi yàn ]
释义: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出处: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29、和蔼可亲 [ hé ǎi kě qīn ]
释义:和蔼:和善。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原来这唐六轩唐观察为人极其和蔼可亲,见了人总是笑嘻嘻的。”
30、和颜悦色 [ hé yán yuè sè ]
释义: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出处:《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形容很和平的成语(123个)
••阅读 2844
形容很和平的词语(2个)
(0)
纠错/补充
猜你喜欢
形容和平和谐的成语
安枕而卧,抱德炀和,本固邦宁,兵慌马乱,兵连祸结,兵销革偃,长治久安,承平盛世,重熙累洽,倒载干戈,刀枪入库,动荡不安,丰亨豫大,风平浪静,割地求和,歌舞升平,狗吠不惊,孤立无助,鼓腹含和,国破家亡,国泰民安,海不扬波,海晏河清,含哺鼓腹,…
形容和平时不太一样的成语
出乎意外,大有人在,大相径庭,截然不同,迥乎不同,判然不同,千篇一律,清清楚楚,慎终如始,一如既往,一成不变,异乎寻常,与众不同,终始若一,终始如一,自始自终,自始至终,不足为奇,司空见惯
形容爱好和平的成语有什么
百废具兴,抱德炀和,不知老之将至,刀枪入库,粉饰太平,割地求和,歌舞升平,孤立无助,国富民安,国泰民安,化干戈为玉帛,骄生惯养,旷古未闻,老之将至,鸾飞凤舞,虐老兽心,平心定气,气满志骄,情恕理遣,四海升平,四海承平,四海鼎沸,太平盛世,太…
形容和平的成语有哪些
百废具兴,抱德炀和,不知老之将至,刀枪入库,粉饰太平,割地求和,歌舞升平,孤立无助,国富民安,国泰民安,海不扬波,化干戈为玉帛,骄生惯养,旷古未闻,老之将至,鸾飞凤舞,虐老兽心,平安无事,平心定气,气满志骄,情恕理遣,四海升平,四海承平,四…
形容世界很和平的成语
百废具兴,抱德炀和,不知老之将至,刀枪入库,粉饰太平,割地求和,歌舞升平,孤立无助,国富民安,国泰民安,化干戈为玉帛,骄生惯养,旷古未闻,老之将至,鸾飞凤舞,虐老兽心,平心定气,气满志骄,情恕理遣,四海升平,四海承平,四海鼎沸,太平盛世,太…
形容和平的成语10个
百废具兴,抱德炀和,不知老之将至,刀枪入库,粉饰太平,割地求和,歌舞升平,孤立无助,国富民安,国泰民安,化干戈为玉帛,骄生惯养,旷古未闻,老之将至,鸾飞凤舞,虐老兽心,平心定气,气满志骄,情恕理遣,四海升平,四海承平,四海鼎沸,太平盛世,太…
形容幸福和平的成语
百废具兴,抱德炀和,不知老之将至,刀枪入库,粉饰太平,割地求和,歌舞升平,孤立无助,国富民安,国泰民安,化干戈为玉帛,骄生惯养,旷古未闻,老之将至,鸾飞凤舞,虐老兽心,平心定气,气满志骄,情恕理遣,四海升平,四海承平,四海鼎沸,太平盛世,太…
形容和平鸽的成语
泣不成声,声泪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