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耻下问 [ bù chǐ xià wèn ]
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光明磊落 [ guāng míng lěi luò ]
释义: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3、坚贞不屈 [ jiān zhēn bù qū ]
释义: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出处:《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
4、洁身自好 [ jié shēn zì hào ]
释义: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出处:《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5、克己复礼 [ kè jǐ fù lǐ ]
释义: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6、齐家治国 [ qí jiā zhì guó ]
释义: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出处:《礼记·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7、死而后已 [ sǐ ér hòu yǐ ]
释义: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温故知新 [ wēn gù zhī xīn ]
释义: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9、格物致知 [ gé wù zhì zhī ]
释义: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处:《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10、诚意正心 [ chéng yì zhèng xīn ]
释义:诚:真心实意;正:纠正。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1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 ]
释义: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2、修身齐家 [ xiū shēn qí jiā ]
释义: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
出处: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父亲,有甚么修身齐家的事,训教你儿者。”
论语关于做人的成语是智能推荐
- 怪力乱神 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 克伐怨欲 ①指好胜、骄傲、忌刻、贪婪四种恶德。②指关于四种恶德的理论。
- 做人做世 指在社会上立身行事。
- 勿忘心安 勿忘心安原意是告诫人们不要忘了内心的坦然。做人做事都要心安理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别忘了心灵上的慰藉。
- 上善若水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
- 一语成戳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说出一件自己不愿发生的事情,但是却偏偏发生了 也可以理解为“乌鸦嘴” 同 一语成谶(chèn) 指迷信中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一般指一些“凶”事,不吉利的预言
- 千金买骨 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比喻求贤若渴,喻重视人才,渴望得到人才。。
- 低头认罪 低下头承认自己的罪行
- 真人真事 生活中的实际人和实际事
- 做人做事 指在社会上立身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