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弃民

 [  qì mín  ]

基本释义

  • qì mín
  • ㄑ一ˋ ㄇ一ㄣˊ
  • 棄民
  • yca n

词典解释

⒈  抛弃民众。

⒉  被社会屏弃之人。

引证解释

⒈  抛弃民众。

《国语·晋语一》:“吾闻事君者从其义,不阿其惑也;惑则误民,民误失德,是弃民也。”
韦昭 注:“言民失德,陷於刑辟,是弃之也。”

⒉  被社会屏弃之人。

汉 刘向 《说苑·建本》:“今夫晚世之恶人……骨肉不亲也,秀士不友也,此三代之弃民也,人君之所不赦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太公》:“齐 有 华士 者,义不臣天子,不友诸侯…… 太公 曰:‘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 望 犹得臣而友之乎? 望 不得臣而友之,是弃民也。’”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弃民』(qi|min|)同音词

    • 七闽1.指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的闽人,因分为七族,故称。《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贾公彦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后称福建省为闽或七闽。
    • 旗民1.旗人与汉人。
    • 齐民1.犹平民。 2.谓治理人民。
    • 齐敏1.犹敏捷。齐,通"齌"。
    • 凄悯1.哀怜。
    • 奇民1.谓不亲事生产之民。汉代指诸侯。
    • 奇民古代指不从事农、工等正常生产的人: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
    • 耆民1.年高有德之民。
    • 起民1.发动民众。
    • 器皿1.饮食用具,如杯﹑盘及尊彝之类。后泛指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2.食具及覆盖之巾。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