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齐民

 [  qí mín  ]

基本释义

  • qí mín
  • ㄑ一ˊ ㄇ一ㄣˊ
  • 齊民
  • yjj n

词典解释

⒈  犹平民。

⒉  谓治理人民。

引证解释

⒈  犹平民。

《庄子·渔父》:“上以忠於世主,下以化於齐民。”
《汉书·食货志下》:“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鷄走狗马,弋猎博戏,辞齐民。”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若今言平民矣。”
清 赵翼 《华岗》诗:“同为一齐民,莫呼归长吏。”

⒉  谓治理人民。

《韩非子·八经》:“设法度以齐民,信赏罚以尽民能。”
宋 梅尧臣 《访施八评事》诗:“嬾问齐民术,喜看 庄叟 书。”

国语辞典解释

⒈  平民、百姓。

《庄子·渔父》:「上以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
《史记·卷三〇·平准书》:「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齐民』(qi|min|)同音词

    • 弃民1.抛弃民众。 2.被社会屏弃之人。
    • 七闽1.指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浙江省南部的闽人,因分为七族,故称。《周礼.夏官.职方氏》:"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贾公彦疏:"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后称福建省为闽或七闽。
    • 旗民1.旗人与汉人。
    • 齐敏1.犹敏捷。齐,通"齌"。
    • 凄悯1.哀怜。
    • 奇民1.谓不亲事生产之民。汉代指诸侯。
    • 奇民古代指不从事农、工等正常生产的人: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
    • 耆民1.年高有德之民。
    • 起民1.发动民众。
    • 器皿1.饮食用具,如杯﹑盘及尊彝之类。后泛指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2.食具及覆盖之巾。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