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七宝

 [  qī bǎo  ]

基本释义

  • qī bǎo
  • ㄑ一 ㄅㄠˇ
  • 七寶
  • ag pgy

词典解释

⒈  佛教语。七种珍宝。佛经中说法不一,如:《法华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真珠、玫瑰为七宝;《无量寿经》以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为七宝;《大阿弥陀经》以黄金、白银、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砗磲为七宝;《恒水经》以白银、黄金、珊瑚、白珠、砗磲、明月珠、摩尼珠为七宝。

⒉  佛教语。七种王者之宝。《轮王七宝经》:“其王出时有七宝现。何等为七?所谓轮宝、象宝、马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摩尼宝、女宝。如是七宝随王出现。”

⒊  泛指多种宝物。

⒋  用以形容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

⒌  比喻卓异杰出的人物。

⒍  指七种特殊的功用。

⒎  称以各种佐料合成之物。参见“七宝茶”、“七宝五味粥”、“七宝羹”。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七种珍宝。佛经中说法不一,

如:《法华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真珠、玫瑰为七宝;《无量寿经》以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为七宝;《大阿弥陀经》以黄金、白银、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砗磲为七宝;《恒水经》以白银、黄金、珊瑚、白珠、砗磲、明月珠、摩尼珠为七宝。

⒉  佛教语。七种王者之宝。

《轮王七宝经》:“其王出时有七宝现。何等为七?所谓轮宝、象宝、马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摩尼宝、女宝。如是七宝随王出现。”
唐 寒山 《诗》之二六一:“我见转轮王,千子常围绕。十善化四天,庄严多七宝。”
《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号 金轮 圣神皇帝,置七宝於廷:曰金轮宝、曰白象宝、曰女宝、曰马宝、曰珠宝、曰主兵臣宝、曰主藏臣宝,率大朝会则陈之。”

⒊  泛指多种宝物。

《西京杂记》卷三:“有琴长六尺,安十三絃,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璵之乐’。”
唐 李峤 《床》诗:“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宝粧。”
《宋史·舆服志一》:“东都 旧制,輦饰以玉,裙网用七宝,而滴子用真珠。”

⒋  用以形容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

《西京杂记》卷二:“武帝 为七宝牀。”
《隋书·高祖纪下》:“己卯,突厥遣使献七宝盌。”
《隋唐演义》第八二回:“玄宗 命设七宝文几於御座之旁。”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箕踞曾瞻七宝冠,笙歌更逐群魔舞。”

⒌  比喻卓异杰出的人物。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伏惟尚书,象外三山,人间七宝,体天地方圆之製,法阴阳昇伏之机。”

⒍  指七种特殊的功用。

《小五义》第二六回:“皆因他(指‘七宝刀’)有‘四絶’‘三益’之妙:一决胜负,二防贼盗,三诛刺客,四避神邪,谓之四絶;切金、断玉、吹毛髮,谓之三益……这‘四絶’‘三益’,俗呼谓之‘七宝’。”

⒎  称以各种佐料合成之物。参见“七宝茶”、“七宝五味粥”、“七宝羹”。

国语辞典解释

⒈  佛经中指七种珍贵的宝物,说法不一,如般若经指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为「七宝」。阿弥陀经则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玻璃、赤珠为「七宝」。

⒉  泛指多种珍宝。

唐·李峤〈床〉诗:「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宝妆。」
《宋史·卷一四九·舆服志一》:「东都旧制,辇饰以玉,裙网用七宝,而滴子用真珠。」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七宝』(qi|bao|)同音词

    • 奇抱1.非凡的抱负。
    • 奇薄1.数奇命薄。谓命运不好。
    • 起爆1. 即“引爆”,使引起爆炸。
    • 弃薄1.厌弃,鄙弃。
    • 启报1.禀报。
    • 凄薄1.寒凉。
    • 栖薄1.亦作"栖薄"。 2.留居,止息。
    • 祈报1.古代祀社,春夏祈而秋冬报。《礼记.郊特牲》:"祭有祈焉,有报焉。"郑玄注:"祈,犹求也。谓祈福祥﹑求永贞也,谓若获禾报社。"
    • 起剥1.驳运。剥,通"驳"。
    • 器抱1.气度,胸怀。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