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惠施

 [  huì shī  ]

基本释义

  • huì shī
  • ㄏㄨㄟˋ ㄕ
  • 惠施
  • gjh ytb

词典解释

⒈  犹恩惠。

⒉  布施;施恩。

引证解释

⒈  犹恩惠。

吴子·料敌》:“上爱其下,惠施流布。”
汉 贾谊 《新书·傅职》:“或明惠施以道之忠,明长復以道之信,明度量以道之义。”

⒉  布施;施恩。

《百喻经·见他人涂舍喻》:“虚弃稻穀,都无利益。不如惠施,可得功德。”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乾坤惠施万物遂,独於数子怀偏慳。”

国语辞典解释

⒈  恩惠。

《书经·毕命》汉·孔安国·传:「道至普洽政化治理,其德泽惠施,乃浸润生民。」
《吴子·卷上·料敌》:「上爱其下,惠施流布。」

⒉  施加恩惠。

唐·韩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乾坤惠施万物遂,独于数子怀偏悭。」

⒊  人名。(约西元前370~前310)​宋国人。战国时哲学家。曾任梁相。有辩才,与庄周友善,和公孙龙并为名家的代表。研究万物同异关系提出小同、大同、小同异、大同 异等概念,及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等命题。著作多已亡佚,其 言行片段散见于《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战国策》和《说苑》中。也称为「惠子」 。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英语翻译

    Hui Shi, also known as Hui-zi 惠子[Hui4 zi5](c. 370-310 BC)​, politician and philosopher of the School of Logicians 名家 [Ming2 jia1]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220 BC)​

    德语翻译

    Hui Shi, Hui-zi

    法语翻译

    Hui Shi (Eig, Pers, - 310 v.Chr.)​

    词语拆字

    『惠施』(hui|shi|)同音词

    • 虺螫1.毒蛇咬。比喻被谗人诬陷。
    • 缋事1.绘画之事。
    • 辉石1.闪光的石头。 2.矿物。成分是含铁﹑钙﹑镁﹑锰等的硅酸盐,粒状或柱状,灰色﹑浅黄色﹑绿色或黑色,有玻璃光泽,质地脆,是火成岩的主要成分之一,分布很广。
    • 毁室1.语本《诗.豳风.鸱鸮》:"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后以"毁室"喻国家残破。
    • 徽识1.古代朝廷或军中用以识别的标志﹐形似小旌旗。 2.泛指标志。
    • 挥师指挥军队:~北上。
    • 诲示1.教导晓示。 2.常用以敬称对方的书信。
    • 悔事1.引以为憾的事。
    • 讳饰1.隐瞒掩饰。
    • 绘事〈书〉关于绘画的事情。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