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辟士

 [  pì shì  ]

基本释义

  • pì shì
  • ㄆ一ˋ ㄕˋ
  • 辟士
  • nkuh fghg

词典解释

⒈  谓征召、任用人。

引证解释

⒈  谓征召、任用人。参见“辟除”。

南史·宋纪上·武帝》:“十二年正月, 晋帝 詔帝依旧辟士,加领平北将军、 兗州 刺史,增督 南秦,凡二十二州。”
《旧唐书·韦夏卿传》:“始在 东都,倾心辟士,颇得才彦,其后多至卿相,世谓之知人。”
曾巩 《送蔡元振序》:“古之州从事,皆自辟士;士亦择所从,故宾主相得也。”
顾炎武 《菰中随笔》:“自是之后,州郡辟士之权,浸移於朝廷。”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辟士』(pi|shi|)同音词

    • 辟世1.避世。谓逃避浊世﹐隐居不仕。
    • 譬使1.假如。
    • 譬释1.譬喻解释。
    • 僻嗜1.对某种事物有特异嗜好。
    • 丕时1.犹丕承。《书.君奭》:"其汝克敬德﹐明我俊民﹐在让后人于丕时。"曾运干正读:"丕时犹丕承也。《诗》:'帝命不时'﹐不时亦丕承。声相近。"一说﹐盛时。蔡沈集传:"他日在汝推逊后人于大盛之时。"
    • 批示对下级的书面报告批注意见:你们这个计划局长尚未批示。也指批示的意见:文件上有上级领导的批示。
    • 僻时1.犹言背时。
    • 僻事1.邪僻之事。 2.不习见常用的故实;僻典。
    • 披示1.揭示,显示。
    • 披视1.拨开来看。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