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三荆

 [  sān jīnɡ  ]

基本释义

  • sān jīnɡ
  • ㄙㄢ ㄐ一ㄥ
  • 三荊
  • dg aga

词典解释

⒈  一株三枝的荆树。

⒉  诗文中常以喻同胞兄弟。

⒊  后魏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泚阳(今河南泌阳县),谓之三荆。参阅《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胡三省注。

引证解释

⒈  一株三枝的荆树。

《艺文类聚》卷八九引 周景式 《孝子传》:“古有兄弟,忽欲分异,出门见三荆同株,接叶连阴,叹曰:‘木犹欣聚,况我而殊哉!’还为雍和。”

⒉  诗文中常以喻同胞兄弟。

晋 陆机 《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唐 杨炯 《从弟去盈墓志铭》:“三荆摇落,五都悲凉,痛门户之无主,悼人琴之两亡。”

⒊  后魏 置 荆州 于 穰县 (今 河南 邓县 ),置 南荆州 于 安昌 (今 河南 确山县 ),置 东荆州 于 泚阳 (今 河南 泌阳县 ),谓之 三荆。参阅《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二年》 胡三省 注。

《魏书·尒朱荣传》:“仍出 鲁阳,歷 三荆,悉拥生蛮北填六镇。”

国语辞典解释

⒈  地名。后魏时置荆州于穰县(今河南省邓县)​,置南荆州于安昌(今河南省确山县)​,置东荆州于沘阳(今河南省沘阳县)​,合称为「三荆」。

⒉  一棵有三分枝的荆树。比喻同胞手足。

晋·陆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三荆』(san|jing|)同音词

  • 三旌1.指公﹑侯﹑伯三公。 2.三面旌旗。
  • 三精1.谓日﹑月﹑星。
  • 三景1.谓日﹑月﹑星三光。
  • 三径1.见"三径"。
  • 三凈1.佛教语。语本《十诵律》卷三七:"痴人,我听啖三种凈肉。何等为三?不见,不闻,不疑。"此谓一般佛教信徒难以立即断除肉食,故小乘戒中设变通之法,允许食用不见杀﹑不闻杀﹑不疑为我杀三种肉食。后因称这三种肉为"三凈"。 2.佛教语。指色界第三禅的少净天﹑无量净天和遍净天。
  • 三镜1.见"三鉴"。
  • 三京1.古代都市西京﹑东京﹑北京的合称。唐以雍州为西京,河南为东京,太原为北京。 2.古代都市西京﹑东京﹑北京的合称。宋以大名为北京,开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
  • 三经1.谓天时﹑地利﹑人和。 2.儒家的三部经书。指《易》﹑《诗》﹑《春秋》。 3.儒家的三部经书。指《诗》﹑《书》﹑《周礼》。王安石曾撰《毛诗义》﹑《尚书义》﹑《周官新义》,合称《三经新义》。 4.儒家的三部经书。指《孝经》﹑《论语》﹑《孟子》。《宋史.艺文志一》有刘元刚《三经演义》,清黄丕烈辑《三经音义》,均指上述三书。 5.指《诗》六义中的赋﹑比﹑兴。《朱子语类》卷八十:"三经是赋﹑比﹑兴,是做诗底骨子。"一说指《风》﹑《雅》﹑《颂》。
  • 三惊1.古代用兵,三度耀威示武使敌惊惧,谓之"三惊"。
  • 散精1.散发精气。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