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赋役

 [  fù yì  ]

基本释义

  • fù yì
  • ㄈㄨˋ 一ˋ
  • 賦役
  • mg twc

词典解释

⒈  赋税和徭役。

引证解释

⒈  赋税和徭役的合称。 中国 古代,赋初指兵赋。 春秋 后期,各国逐渐从田亩征赋,赋和税渐趋混合。 秦 汉 以后,赋指按户口征收的税,徭役则另行征发,赋和役始有明显区别。 明 代以后,将按户口征发的徭役折征银两,把丁税并入田赋,至 清 则以赋役为田租的专称。

《六韬·盈虚》:“其赋役也甚寡。”
《新唐书·食货志二》:“国家赋役之法,曰租、曰调、曰庸。”
《清史稿·食货志二》:“世祖 入 关,首免都城居民被兵者赋役三年。”

⒉  分配徭役。

《资治通鉴·唐僖宗乾符三年》:“西川 节度使 高駢 筑 成都 罗城,使僧 景仙 规度,周二十五里,悉召县令庀徒赋役,吏受百钱以上皆死。”
胡三省 注:“赋,布也;分布使之就役也。”

国语辞典解释

⒈  赋税和徭役。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安可计其赋役,以为罪人?」

近义词、反义词

    翻译

    词语拆字

    『赋役』(fu|yi|)同音词

    • 扶栘1.树名。似白杨,江南亦呼为白杨。
    • 扶义1.犹仗义。
    • 扶翊1.辅佐;护持。
    • 扶翼1.护持;搀扶。 2.辅佐,扶助。
    • 芣苡1.见"芣苢"。
    • 芣苢1.亦作"芣苡"。 2.草名。即车前。 3.《诗.周南》篇名。《韩诗》以为《芣苢》"伤夫有恶疾也"。古人歌之以表达对患恶疾者之同情。 4.《诗.周南》篇名。芣苢多子,古人歌之以示庆贺生子之意。
    • 咈意1.违背意愿。
    • 黼衣1.绣有黑白斧形的礼服。
    • 黼依1.古代帝王座后绣有白黑相间的斧形花纹的屏风。
    • 黼扆1.古代帝王座后的屏风,上画斧形花纹。 2.借指帝王。 3.指帝座。
    (0)
    纠错/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