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庭顾婆娑老

诗句
庭顾婆娑老
拼音
 tíng gù pó suō lǎo
平仄
平仄平平仄
韵脚
上声十九皓
上一句
鸡犬逐归人
下一句
邦传蔽芾新

「庭顾婆娑老」出自:《奉和赵给事使君,留赠李婺州舍人兼谢舍人别驾之什》

便道访情亲,东方千骑尘。禁深分直夜,地远独行春。
绛阙辞明主,沧洲识近臣。云山随候吏,鸡犬逐归人。
庭顾婆娑老,邦传蔽芾新。玄晖翻佐理,闻到郡斋频。

「庭顾婆娑老」作者:

刘长卿(约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肃宗至德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世…

「庭顾婆娑老」辞典释义

◎ 庭的意思

【寅集下 • 广】庭·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7

【唐韻】特丁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丁切,音亭。【說文】宮中也。【玉篇】庭,堂階前也。【易·節卦】不出戸庭,无咎。【周禮·天官·閽人】掌埽門庭。
官名。【周禮·秋官】庭氏。【註】主射夭鳥,令國中淸潔如庭者也。
【爾雅·釋詁】直也。【疏】庭條,直也。【詩·小雅】播厥百穀,旣庭且碩。
州名。【唐書·地理志】庭州,貞觀十四年置,長安二年,爲北庭都護府,有後庭縣。【廣韻】卽漢車師後王庭之地,本烏孫國土,其前王庭,卽交河縣也。
天庭,星名。【石氏星傳】龍星左角曰天田,右角曰天庭。
洞庭,湖名。【楚辭·九歌】洞庭波兮木葉下。
山名。【前漢·地理志】太湖中有包山,山下有洞庭穴道,濳行水底去,無所不通,號爲地脉。
山庭。【任昉王文憲集序】山庭異表。【註】論語摘輔像曰:子貢山庭斗繞口,謂面有山庭,言山在中,鼻高有異相也。
【集韻】他定切,音聽。【增韻】逕庭,隔遠貌。【莊子·逍遙遊】大有逕庭。
叶徒陽切,音近長。【韓愈·此日足可惜詩】馳辭對我策,章句何煒煌。禮終樂亦闋,相拜送於庭。

◎ 顾的意思

【戌集下 • 頁】顾·康熙筆画:21·部外筆画:12

〔古文〕【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古慕切,音故。【玉篇】瞻也。迴首曰顧。【詩·小雅】顧我復我。【箋】顧,旋視也。【書·太甲】顧諟天之明命。【傳】謂常目在之。
眷也。【詩·大雅】乃眷西顧。
【書·康誥】顧乃德。【傳】謂顧省汝德。
【詩·小雅】不顧其後。【箋】不自顧念。
但也。【禮·祭統】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顧上先下後耳。【疏】言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但尊上者在先,下者處後耳。一曰顧,故也,謂君上先餕,臣下後餕,示恩則從上起也。
發語辭。【史記·刺客傳】顧不易耶。【註】顧反也。【前漢·賈誼傳】首顧居下。【註】顧亦反也,言如人反顧然。
與雇同。【前漢·鼂錯傳】斂民財,以顧其功。【註】顧,讎也,若今言雇賃也。
引也。【後漢·黨錮傳】郭林宗、范滂等爲八顧,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
國名。亦姓。【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傳】有韋國者,有顧國者。【箋】顧、昆吾,皆己姓。
地名。【左傳·哀二十一年】公及齊侯邾子盟于顧。【註】顧,齊地。
山名。【方輿勝覽】鎭江北固山,梁武攺曰北顧。
【五音集韻】公戸切,音古。義同。【書·微子】我不顧行遯。徐邈讀。俗作頋。

◎ 婆娑的意思

⒈  亦作“媻娑”。

⒉  舞貌。

《诗·陈风·东门之枌》:“子仲 之子,婆娑其下。”
毛 传:“婆娑,舞也。”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婆娑呕吟,鼓掖而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二·女神名号》:“按《曹娥碑》中所云媻娑,盖言巫降神时,按节而歌,比其舞貌也。”
清 陈维崧 《西施玉峰公讌席上赠施校书》词:“阑花簌簌闻歌落,重趁拍,小婆娑。”
邹荻帆 《高粱叶上的诗》:“高粱穗结出红双喜,高粱叶子舞婆娑。”

⒊  形容姿态优美。

《秦併六国平话》卷上:“但见歌喉清亮,舞态婆娑。”
明 高濂 《玉簪记·谭经》:“看镜中消息,素改婆娑。我把芳年虚度,老大蹉跎。”

⒋  醉态蹒跚貌。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汉高 婆娑巨醉,故能斩蛇鞠旅。”
宋 范成大 《庆充自黄山归》诗:“鸣騶如电马如雷,知是婆娑醉尉廻。”
清 周亮工 《庚子重九前四日共拈刘随州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为韵得十四首》之二:“得酒一婆娑,醉人无善状。”

⒌  盘桓;逗留。

三国 魏 杜挚 《赠毌丘俭》诗:“騏驥马不试,婆娑槽櫪间;壮士志未伸,坎軻多辛酸。”
唐 卢照邻 《释疾文》:“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转匡牀,婆娑小室。”
明 唐寅 《上吴天官书》:“徬徨闉闍之下,婆娑里巷之侧。”

⒍  逍遥;闲散自得。

《文选·班彪<北征赋>》:“登障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
李善 注:“婆娑,容与之貌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若夫王孙公子,优游贵乐,婆娑綺紈之间,不知稼穡之艰难。”
宋 陆游 《渔父》诗:“数十年来一短簔,死期未到且婆娑。”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主人遂婆娑砚林,不知日之既暮。”

⒎  奔波;劳碌。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蜀郡太守颍川刘胜》:“杜密 婆娑府县,干与王政,就若所云,犹有公私。”
《晋书·陶侃传》:“未亡一年,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将出府门,顾谓 愆期 曰:‘老子婆娑,正坐诸君辈。’”
章炳麟 《訄书·议学》:“中人以下,不自激卬,而从諛权贵人,以伺斗升之禄,不乃媻娑海堧都市间,相誑燿以文采蓺能致钱刀者众矣。”

⒏  犹扶疏,纷披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殷 因月朔,与众在听,视槐良久,嘆曰:‘槐树婆娑,无復生意。’”
唐 杜甫 《恶树》诗:“方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
宋 司马光 《忆同寻上阳故宫路》诗:“常时秋天落宫槐,今此婆娑皆合抱。”
清 吴伟业 《茸城行》:“茸城 杨柳鬱婆娑,欲繫扁舟奈晚何。”

⒐  引申为蓬松,散乱。

《敦煌曲子词·凤归云》:“朱含碎玉,云髻婆娑。”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三折:“我为甚的呆邓邓把衣裳袒裸,乱蓬蓬把鬢髮婆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城》:“生献诗云:‘慵鬟高髻緑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

⒑  形容声音悠扬,委婉。

汉 王褒 《洞箫赋》:“风鸿洞而不絶兮,优嬈嬈以婆娑。”

⒒  流滴貌。

《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他老人家这话説了可不是一遭儿了,提起来就急得眼泪婆娑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九:“郭全海 瞅着她泪眼婆娑的脸庞说道。”

⒓  衰微貌;衰老貌。

明 吕坤 《反挽歌》之一:“羈此婆娑世,欲飞不能奋。”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闵老子茶》:“抵岸,即访 閔汶水 於 桃叶渡。日晡, 汶水 他出,迟其归,乃婆娑一老。”
清 李渔 《意中缘·卷帘》:“试看他老婆娑,好一似风前瘦鹤。”

⒔  佛教语。即娑婆。意为忍土、忍界。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俗间之罪满婆娑,唯有慳贪罪最多。”
苏曼殊 《娑罗海滨遯迹记》:“今欲早离苦海,当以大雄无畏之身,还我婆娑大地。”

◎ 老的意思

【未集中 • 老】老·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古文〕【廣韻】盧皓切【集韻】【韻會】【正韻】魯皓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
【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
【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註】老,致仕也。
【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姓。【廣韻】宋有老佐。
【韻補】叶朗口切。【釋名】老,朽也。【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

总述:诗句庭顾婆娑老出自《奉和赵给事使君,留赠李婺州舍人兼谢舍人别驾之什》。作者是唐朝诗人刘长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