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欲立蜻蜓不自由
- 拼音
- yù lì qīng tíng bù zì yóu
- 平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韵脚
- 下平十一尤
- 上一句
- 风蒲猎猎弄清柔
- 下一句
- 五月临平山下路
「欲立蜻蜓不自由」的意思,全诗译文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水边的香蒲长得又嫩又长,微风吹来,蒲叶摇曳多姿,发出猎猎的响声,卖弄它那轻盈的体态和柔媚的舞姿。蜻蜓飞来,想要在蒲草的叶尖上停留,却不能自由自在地立稳。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
农历五月间,走在临平山下的路上,可以欣赏到汀洲间的水面上,盛开着许多鲜艳的荷花。
「欲立蜻蜓不自由」出自:《临平道中》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
「欲立蜻蜓不自由」作者: 道潜
「欲立蜻蜓不自由」辞典释义
◎ 欲的意思
【辰集下 • 欠】欲·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7
【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又【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又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又【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又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又婉順貌。【禮·祭義】其薦之也,敬以欲。又將然也。【古銘】欲墮不墮,逢王顆。【杜甫詩】渾欲不勝簪。又與慾通。【詩·大雅】匪棘其欲。【註】與慾同。又【集韻】【韻會】兪戍切,音裕。義同。【揚雄·羽獵賦】壯士忼慨,殊鄕別趣。東西南北,騁嗜奔欲。【潘岳·西征賦】旣餐服以屬厭,泊恬靜以無欲。俱讀裕。又叶余律切,音聿。【易林】鼎足承德,嘉謀是克。爲王開庭,得心所欲。◎ 立的意思
【午集下 • 立】立·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0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入切,音力。【說文】立,住也。【釋名】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駐其所也。【廣韻】立,行立。【禮·曲禮】立必正方。又成也。【禮·冠義】而後禮義立。又堅也。【易·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論語】三十而立。又樹立也。【易·說卦傳】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左傳·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又置也,建也。【書·牧誓】立爾矛。【周禮·天官】建其牧,立其監。【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又存立也。【論語】己欲立而立人。又速意也。【史記·平原君傳】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又直起也。【前漢·五行志】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又【杜甫·朝獻太淸宮賦】四海之水皆立。【張翥詩】蝃蝀下飮湖水立。又【趙孟頫詩】驥聞秋風雙耳立。又赤立。【宋史·喬行傳】百姓多垂罄之寶,州縣多赤立之帑。又闕立。【張衡·週天大象賦】闕立擬乎兩觀,水府司乎百川。又立政,尚書篇名,周公作。又車名。【後漢·輿服志】有立車。又與粒通。【詩·周頌】立我烝民。【箋】立,當作粒。又姓。漢有賢人立如子,唐有長興令立述。又于貴切。同位。【石經春秋】公卽位,作公卽立。【周禮·春官】小宗伯掌神位。【註】故書位作立。鄭司農云:古者立位同字。◎ 蜻蜓的意思
⒈ 亦作“蜻蝏”。
⒉ 昆虫名。身体细长,胸部的背面有两对膜状的翅,喜生活在水边,捕食蚊子等小飞虫。
引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五月五日埋蜻蜓头於西向户下,埋至三日不食,则化成青真珠。”
唐 王建 《戴胜词》:“紫冠采采褐羽斑,衔得蜻蜓飞过屋。”
清 恽敬 《<听云楼诗钞>序》:“夫人之耳不可执,不可恃也,蚁动而以为牛鬭,蜻蝏翼而以为曳大木,震雷发乎前而聋者不闻。”
冰心 《寂寞》:“你看那边水上飞着好些蜻蜓,一会儿要下雨了。”⒊ 指仿蜻蜓状制成的发钗。
引五代 张泌 《江城子》词之二:“緑云高綰,金簇小蜻蜓。”
◎ 不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不·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又【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又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自由的意思
⒈ 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拘束。
引《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中》:“今方权宦羣居,同恶如市,上不自由,政出左右。”
《北史·尒朱世隆传》:“既总朝政,生杀自由,公行淫泆,信任羣小,随情与夺。”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之七:“寸步东西岂自由,偷生乞死非情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巩仙》:“野人之性,视宫殿如籓笼,不如秀才家得自由也。”⒉ 法律名词。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其自己的意志活动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之类均属之。
⒊ 哲学名词。人认识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有计划地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哲学上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总述:诗句欲立蜻蜓不自由出自《临平道中》。作者是宋朝诗人道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