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兰芷袭幽衿

诗句
兰芷袭幽衿
拼音
 lán zhǐ xí yōu jīn
平仄
平仄仄平平
韵脚
下平十二侵
上一句
池塘藉芳草
下一句
雾中分晓日

「兰芷袭幽衿」出自:《春朝闲步》

休沐乘闲豫,清晨步北林。池塘藉芳草,兰芷袭幽衿
雾中分晓日,花里弄春禽。野径香恒满,山阶笋屡侵。
何须命轻盖,桃李自成阴。

「兰芷袭幽衿」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兰芷袭幽衿」辞典释义

◎ 兰芷的意思

⒈  兰草与白芷。皆香草。

《楚辞·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
王逸 注:“言兰芷之草,变易其体而不復香。”
《史记·日者列传》:“兰芷芎藭弃於广野,蒿萧成林,使君子退而不显众,公等是也。”
唐 沉佺期 《别侍御严凝》诗:“静言芟枳棘慎勿伤兰芷。”
宋 柳永 《如鱼水》词之一:“乍雨过,兰芷汀洲,望中依约 瀟湘。”

◎ 袭的意思

【申集下 • 衣】袭·康熙筆画:22·部外筆画:16

〔古文〕㦻褶【唐韻】【正韻】似入切【集韻】【韻會】席入切,音習。【玉篇】重衣也。【禮·玉藻】裘之裼也,見美也。服之襲也,充美也。
【樂記】周還裼襲,禮之文也。
【通鑑】趙烈侯賜公仲連衣二襲。【註】上下皆具曰襲。
【說文】左袵袍也。
服也。【司馬相如·上林賦】襲朝服。
合也。【周語】朕夢協于朕卜,襲于休祥,戎商必克。
因也。【禮·曲禮】卜筮不相襲。
重也。【左傳·哀十年】卜不襲吉。
入也。【晉語】大國道小國襲焉曰服,小國敖大國襲焉曰誅。
受也。【左傳·昭二十八年】故襲天祿,子孫受之。
掩其不備也。【左傳·莊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
雜襲,雜沓也。【前漢·蒯通傳】魚鱗雜襲,飄至風起。
姓。【通志·氏族略】晉有隱士襲元之。【南史】有襲蔿。【玉篇】籀文作。【篇海】又作。

◎ 幽的意思

【寅集下 • 幺】幽·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6

【唐韻】【集韻】於虯切【韻會】幺虯切【正韻】於尤切,音呦。【說文】幽隱也。【易·履卦】幽人貞吉。【疏】幽隱之人,守道貞吉。【禮·儒行】幽居而不淫。【疏】君子雖復隱處,常自修整不傾邪也。【後漢·章帝章和元年詔】光照六幽。【註】謂六合幽隱之處也。
【爾雅·釋詁】幽,微也。【疏】幽者,深微也。【史記·樂書】極幽而不隱。
【玉篇】幽,深遠也。【易·繫辭】无有遠近幽深。【疏】言易之告人,无問遠之與近,及幽邃深遠之處,皆告之也。【詩·小雅】幽幽南山。【註】幽幽,深遠也。
【玉篇】幽,不明。【正韻】幽,闇也。【書·舜典】黜陟幽明。【註】黜退其幽者,升進其明者。【禮·檀弓】望反諸幽,求諸鬼神之道也。【註】鬼神處幽闇。
【正韻】幽,囚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幽於縲紲。【楊惲報孫會宗書】身幽北闕。
州名。【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爾雅·釋地】燕曰幽州。【疏】燕其氣深要,厥性剽疾,故曰幽。幽,要也。
地名。【左傳·莊十六年】同盟于幽。【註】幽,宋地。
國名。【山海經】大荒之中,有思幽之國,思士不妻,思女不夫。【註】言其人直思感而氣通,無配合而生子。
姓。【廣韻】出《姓苑》。
與黝通。【集韻】黝或作幽。【禮·玉藻】一命縕紱幽衡,再命赤紱幽衡。【註】幽,讀爲黝黑之黝。
叶於交切,音窔。【道藏歌】迴舞太空嶺,六氣運重幽。我際豈能窮,使爾終不彫。
【詩·小雅】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旣見君子,德音孔膠。【傳】幽,黑色。

◎ 衿的意思

【申集下 • 衣】衿·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4

【唐韻】【集韻】【正韻】居吟切,音今。【爾雅】衿謂之袸。【註】衣小帶也。
【揚子·方言】衿謂之交。【註】衣交領也。【詩·鄭風】靑靑子衿。【傳】靑衿,靑領也。
【類篇】渠金切,音琴。其淹切,音箝。義同。
【玉篇】巨禁切,音妗。【禮·內則】衿纓、綦屨。【註】衿猶結也。【儀禮·士昏禮】母施衿結帨。
【前漢·揚雄傳】衿芰茄之緣衣兮。【註】衿,帶也。
【通志·六書略】與襟同。【韻會】作紟。

总述:诗句兰芷袭幽衿出自《春朝闲步》。作者是唐朝诗人杨师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