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隰桑有阿

诗句
隰桑有阿
拼音
 xí sāng yǒu ā
平仄
仄平仄平
韵脚
下平五歌
下一句
其叶有难

「隰桑有阿」的意思,全诗译文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洼地桑树多婀娜,叶儿茂盛掩枝柯。我看见了他,快乐的滋味无法言喻!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洼地桑树多婀娜,枝柔叶嫩舞婆娑。我看见了他,如何叫我不快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洼地桑树多婀娜,叶儿浓密黑黝黝。我看见了他,说着情言爱语,体会着他执着的爱意。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心里对他深深爱恋,却欲说还休。心中对他有深深的爱意,哪天能够忘记?

「隰桑有阿」出自:《隰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隰桑有阿」作者:

古诗文网收录了先秦到现代的数十万诗词,很多诗词因为作者不明,作者本站统一归为佚名。

「隰桑有阿」辞典释义

◎ 隰的意思

【戌集中 • 阜】隰·康熙筆画:22·部外筆画:14

〔古文〕【唐韻】似入切【集韻】【韻會】【正韻】席入切,音習。【爾雅·釋地】下濕曰隰。【說文】阪下濕也。【釋名】隰,蟄也。蟄,濕意也。【書·禹貢】原隰底績。【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公羊傳·昭元年】下平曰隰。
【詩·周頌】徂隰徂畛。【箋】隰謂新發田也。【疏】隰,指地形而言,則是未嘗墾發,故知謂新發田也。
【左傳·桓三年】逐翼侯于汾隰。【註】汾隰,汾水邊也。【後漢·西羌傳】昔晉侯敗北戎于汾、隰。【註】二水名。○按汾隰,當從左傳註。
地名。【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隰郕。【註】在懷縣西南。【前漢·地理志】西河郡隰成。
【左傳·文十六年】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也。【註】陘隰,地名。
【廣韻】州名。左傳曰:重耳居蒲,卽隰川州,故蒲城是也。漢爲蒲子縣後,魏齊周之閒爲沁州。隋爲隰州,以州前有泉下濕,蓋取下濕之義名之也。
姓。【左傳·僖九年】齊隰朋帥師會秦師,納晉惠公。
【集韻】悉協切,音燮。人名。春秋傳有公子隰。○按春秋襄八年,鄭人侵蔡,獲蔡公子燮。燮,榖梁傳作溼。釋文,溼,本又作隰,又音燮,是隰直與燮通用,不特音同也。【玉篇】同。【集韻】或作濕。

◎ 桑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桑·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古文〕【唐韻】息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郞切,顙平聲。【說文】蠶食葉。【徐曰】叒音若。日初出東方湯谷所登搏桑叒木也。蠶所食神葉,故加木叒下以別之。【典術】桑箕,星之精。【詩·豳風·註疏】爰求柔桑,穉桑也。猗彼女桑,荑桑也。蠶月條桑,枝落采其葉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愛蠶食也。【史記·貨殖傳】齊魯千畝桑麻,其人與千戸侯等。
【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註】夏取桑柘之火。
檿桑,山桑也,絲中琴瑟絃。【書·禹貢】厥篚檿絲。
其材中弓榦。【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取榦之道,柘爲上,檿桑次之。
台桑,地名。啓所生處。【楚辭·天問】焉得嵞山氏女,而通之于台桑。
空桑,山名。【呂氏春秋】伊尹生于空桑。
桑林,樂名。【左傳·襄十年】宋公享魯侯于楚丘,請以桑林。
桑扈,鳥名。【左傳·昭十七年】九扈爲九農正。註:桑扈,竊脂。
姓。【姓苑】秦大夫子桑之後,漢桑弘羊、桑楚。
複姓。桑丘、庚桑。,籀文桑。

◎ 有的意思

【辰集上 • 月】有·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2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
【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
【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
【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 阿的意思

【戌集中 • 阜】阿·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5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何切,音娿。【爾雅·釋地】大陵曰阿。【玉篇】水岸也,邸也。【詩·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傳】中阿,阿中也。
【大雅】有卷者阿。
【爾雅·釋地】偏高曰阿丘。【釋名】阿,荷也。如人擔荷物,一邊偏高也。【詩·鄘風】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玉篇】倚也。阿衡,商官名。【書·太甲】不惠于阿衡。【傳】阿,倚。衡,平。
【史記·范睢傳】不離阿保之手。
【倉公傳】故濟北王阿母。【註】服虔云:乳母也。
【前漢·王莽傳】太阿右拂,大司空甄豐,少阿羲和,京兆尹劉歆。【註】皆官名。
【儀禮·士昏禮】賔升西階,當阿東面致命。【註】阿,棟也。今文阿爲庪。【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四阿重屋。【註】四阿,若今四柱。
【詩·小雅】隰桑有阿。【箋】枝條阿阿然長美。
【玉篇】比也,曲也。【左傳·昭二十年】阿下執事。【孟子】汙不至阿其所好。
【集韻】一曰慢應。
地名。【左傳·襄十四年】敗公徒于阿澤。【註】濟北東阿縣西南有大澤。【史記·李斯傳】阿縞之衣。【註】東阿縣,繒帛所出。【前漢·地理志】涿郡阿陵縣。
宮名。【史記·秦始皇紀】先作前殿阿房。【註】括地志云:秦阿房宮,亦曰阿城,在雍州長安縣。一云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故號阿房。
太阿,劒名。【戰國策】龍淵太阿。
鬼名。【莊子·達生篇】東北方之下者,陪阿鮭蠪躍之。【註】陪阿,狀如小兒,長尺四,黑衣,赤幘,大冠,帶劒持戟。
【淮南子·天文訓】天阿者,羣神之闕也。
月御曰纖阿。【司馬相如·子虛賦】纖阿爲御。
陽阿,古名俳,善歌者。【古詩】渡江采菱發陽阿。
姓。【官氏志】唐阿光進,明阿賢,本出阿伏氏。
【韻會小補】與呵通。【老子·道德經】唯之與阿,相去幾何。【註】唯與阿,遲速小異。
【集韻】倚可切,娿上聲。與猗同。柔貌。【詩·檜風】猗儺其枝。【釋文】猗,於可反。【集韻】猗,或作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又】阿妹聞來。【世說新語】一門則有阿大中郞。
【字彙補】阿葛切,音遏。【釋典】有阿難。

总述:诗句隰桑有阿出自《隰桑》。作者是先秦诗人佚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