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是非安能觉

诗句
是非安能觉
拼音
 shì fēi ān néng jué
平仄
仄平平平仄
韵脚
入声三觉、去声十九效
上一句
得失不复知
下一句
千秋万岁后

「是非安能觉」的意思,全诗译文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人命有生必有死,早终不算生命短。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昨晚生存在世上,今晨命丧赴黄泉。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游魂飘散在何处?枯稿尸身存木棺。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娇儿找父伤心啼,好友痛哭灵柩前。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死去不知得与失,哪还会有是非感?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千秋万岁身后事,荣辱怎能记心间?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只恨今生在世时,饮酒不足太遗憾。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生前贫困无酒饮,今日奠酒盛满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春酒清香浮泡沫,何时能再得品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佳肴满案摆面前,亲友痛哭在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想要发言口无声,想要睁眼目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往日安寝在高堂,如今长眠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夜未央。
一朝归葬出门去,想再归来没指望。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茫茫荒野草枯黄,萧瑟秋风抖白杨。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已是寒霜九月中。亲人送我远郊葬。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四周寂寞无人烟,坟墓高高甚凄凉。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马为仰天长悲鸣,风为萧瑟作哀响。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永远不能见曙光,贤达同样此下场。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刚才送葬那些人,各自还家入其房。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亲戚或许还悲哀,他人早忘已欢唱。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死去还有何话讲,寄托此身在山冈。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是非安能觉」出自:《拟挽歌辞三首》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
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
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旁。
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
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
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是非安能觉」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

「是非安能觉」辞典释义

◎ 是非的意思

⒈  对的和错的;正确与错误。

《礼记·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晋 陶潜 《拟挽歌辞》之一:“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觉?”
邓小平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

⒉  指辨别是非。

《孟子·公孙丑上》:“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⒊  褒贬;评论。

《史记·太史公自序》:“孔子 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三折:“我避不的人耻笑,人是非。”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

⒋  指是非的标准。

唐 刘禹锡 《天论中》:“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
宋 苏轼 《刘壮舆长官是是堂》诗:“閒燕言仁义,是非安可无!”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臣以为 泄皋 大夫太没有是非了。”

⒌  纠纷;口舌。

《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若是押发人是个学舌的,就有一场是非出来。”
老舍 《四世同堂》六五:“好家伙,再招出一场是非来,我非死在狱里不可!”

⒍  指错事。

《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我为下甚么是非,作下甚么歹来,如何平空打发我出去。”

◎ 安的意思

【寅集上 • 宀】安·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
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姓。【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安期,安平,俱複姓。
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叶烏前切,音煙。【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叶於眞切,音因。【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

◎ 能的意思

【未集下 • 肉】能·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6

【廣韻】【集韻】【正韻】奴登切,音儜。【說文】熊屬,足似鹿。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徐曰】堅中,骨節實也。
【廣韻】善也。【增韻】勝任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正字通】順習也。【詩·大雅】柔遠能邇。
【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音㾍。三足龞。【爾雅·釋魚】龞三足,能。【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
與台通。三能,星名。【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註】作三台。
【正字通】乃帶切,音柰。姓也。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
與耐通。【前漢·晁錯傳】胡貊之人性能寒,揚粵之人性能暑。【註】能,讀曰耐。
【韻補】叶音尼。【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叶下佩,佩音皮。
叶音寧。【詩·小雅】各奏爾能。叶上湛,湛音沈。
叶音袽。【柳宗元·佩韋賦】歷九折而直犇兮,固摧轅而失途。遵大路而曲轍兮,又求達而不能。

◎ 觉的意思

【酉集上 • 見】觉·康熙筆画:20·部外筆画:13

〔古文〕覐【唐韻】古岳切【集韻】【韻會】【正韻】訖岳切,音角。【說文】寤也。【廣韻】曉也。【書·說命】念終始典于學,厥德修罔覺。【公羊傳·昭三十一年】叔術覺焉。【註】覺,悟也。【莊子·齊物論】且有大覺,而後知此大夢也。【白虎通】學之爲言覺也,悟所不知也。
發也。【前漢·高帝紀求賢詔】有而勿言覺免。【註】發覺者,免其官。
明也。【左傳·文四年】以覺報宴。【註】以明報功宴樂。
大也,直也。【詩·小雅】有覺其楹。【傳】有覺,言高大也。【箋】直也。【左傳·襄二十一年】夫子覺者也。【註】較然正直。
【釋名】告也。一曰自上敕下。一曰告,告覺也。
【博雅】哲也。
佛曰覺王。【舊唐書·高祖詔】自覺王遷謝,像法流行。
【姚崇傳】佛者,覺也,在乎方寸。【魏書·釋老志】浮屠正號曰佛陀,華言譯之則謂淨覺。
星名。【晉書·天文志】妖星三曰天棓。一名覺星。
姓,見【姓苑】。
【韻會】通作梏。【禮·緇衣】有梏德行。【註】梏,音角。【詩·大雅】本作覺。【疏】梏與覺字異音同。
【唐韻】古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效切,音敎。【增韻】夢醒曰覺。【詩·王風】尚寐無覺。【史記·高帝紀】後人至高祖覺。【註】覺謂寢寐而寤也。
叶訖力切,音棘。【列子·力命篇】楊朱歌曰:天其弗識,人胡能覺。
叶吉列切,音孑。【蘇軾·補龍山文】驥騄交騖,駑蹇先蹶,楚狂醉亂,隕帽莫覺。
叶古爻切,音交。【左傳·哀二十一年】齊人歌:魯人之皋,數年不覺,使我高蹈。【音學五書】覺叶㡍。
【正字通】按郭璞菵草讚:菵草赤莖,實如蘡薁。食之益智,忽不自覺,殆齊生知,功奇于學。薁音約,與覺、學叶。字彙不考郭讚上下文,泥。吳棫《韻補》薁音育,覺攺音谷,非。

总述:诗句是非安能觉出自《拟挽歌辞三首》。作者是魏晋诗人陶渊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