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波澜誓不起

诗句
波澜誓不起
拼音
 bō lán shì bù qǐ
平仄
平平仄仄仄
韵脚
上声四纸
上一句
舍生亦如此
下一句
妾心古井水

「波澜誓不起」的意思,全诗译文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雄梧雌桐枝叶覆盖相守终老,鸳鸯水鸟成双成对至死相随。

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贞洁的妇女贵在为丈夫殉节,为此舍生才称得上至善至美。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古井水 一作:井中水)
对天发誓我心永远忠贞不渝,就像清净不起波澜的古井水!

「波澜誓不起」出自:《列女操》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波澜誓不起」作者: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后两试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五十岁时任溧阳县尉,由于抱负不得施展,便放迹山林间,吟诗度日,以致公务多废,县令便另委他人代行职务,并把他的俸禄减去一半,不久…

「波澜誓不起」辞典释义

◎ 波澜的意思

⒈  亦作“波滥”。

⒉  波涛。

汉 马融 《长笛赋》:“波澜鳞沦,窊隆诡戾。”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明 徐复祚 《投梭记·交战》:“看山形险赚,尖削如簪,营带 长江,滔天波滥。”
冰心 《姑姑·三年》:“凝眸时如同不起波澜的黑海,流动处如同空中飞走的黑星。”

⒊  波浪翻腾。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门新营所住》诗:“洞庭 空波澜,桂枝徒攀翻。”
五代 齐己 《题鹤鸣泉八韵》:“瀟湘 在何处,终日自波澜。”
宋 曾巩 《访石仙岩杜法师》诗:“石巖天开立精庐,四山波澜势争趋。”

⒋  比喻诗文的跌宕起伏。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毫髮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宋 王安石 《赠彭器资》诗:“文章浩渺足波澜,行义迢迢有归处。”
马南邨 《燕山夜话·文天祥论学》:“尽管 韩愈 在文章中间掀起了几个波澜,反复论证,而实际上都只是为了说明他的基本论点。”

⒌  比喻起伏变化的思潮。

唐 孟郊 《列女操》:“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此所谓波澜不生,心如枯井者乎。”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我实在也有点耽心,万一他们都死了,我这已经平定了八年的心境,恐怕又要卷起波澜来了。”
巴金 《沉默集(二)·丹东的悲哀》:“丹东 的面容还是十分安静,人看不出他心里究竟是否起了波澜。”

⒍  比喻世事的起伏变化。

清 宋儒醇 《翌日湖中风雪转甚》诗:“乾坤多畏途,何处无波澜?”
清 洪昇 《长生殿·合围》:“天降摧残,地起波澜。”

◎ 誓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誓·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7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時制切,音逝。【說文】約束也。【六書統】从言从折。以言折其罪也。【爾雅·釋言】謹也。【註】所以約勤謹戒衆。【疏】謹,敕也。集將士而戒之曰誓。【釋名】制也,以拘制之也。【正韻】約信也。【書·大禹謨】禹乃會羣后,誓于師。【傳】誓,戒也。軍旅曰誓。【左傳·閔二年】誓軍旅。【註】宣號令也。【禮·曲禮】約信曰誓。【疏】用言辭共相約束,以爲信也。
【文王世子】曲藝皆誓之。【註】戒謹也。
【玉篇】命也。【周禮·春官·典命】凡諸侯之適子,誓于天子攝其君。【註】誓,猶命也。言誓者,明天子旣命之爲嗣,樹子不易也。
禮,將祭而號令齊百官,亦謂之誓。【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註】誓戒,要之以,重失禮也。
男女私約亦曰誓。【詩·國風】信誓旦旦
【尚書】有甘誓、湯誓、泰誓、牧誓、費誓、秦誓,皆篇名。【傳】書有六體,誓其一也。
人名。【史記·秦始皇紀】高誓,古仙人名。
【集韻】以制切,音曳。相約以言也。
食列切,音舌。義同。

◎ 不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不·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 起的意思

【酉集中 • 走】起·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3

〔古文〕【廣韻】【正韻】墟里切【集韻】【韻會】口切,音杞。【說文】能立也。【釋名】起,舉也。平舉體也。【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孟子】雞鳴而起。
【書·益稷】元首起哉。【疏】言無廢事業。
【禮·孔子閒居】無聲之樂,氣志旣起。【註】起,猶行也。
【禮·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註】起居,猶舉事動作也。
【論語】起予者,商也。【疏】起,猶發也。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韻補】叶口舉切。【易林】明德訖終,虎亂滋起。叶上父。
叶去九切。【徐幹·齊都賦】羽族盛興,毛羣盡起。上蔽雲穹,下被臯藪。
,古文。

总述:诗句波澜誓不起出自《列女操》。作者是唐朝诗人孟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