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言讫辞冲虚

诗句
言讫辞冲虚
拼音
 yán qì cí chōng xū
平仄
平仄平平平
韵脚
上平六鱼
上一句
水旱无竭时
下一句
杳霭上玄微

「言讫辞冲虚」出自:《谭子池》

澄水一百步,世名谭子池。余诘陵阳叟,此池当因谁。
父老谓余说,本郡谭叔皮。开元末年中,生子字阿宜。
坠地便能语,九岁多须眉。不饮亦不食,未尝言渴饥。
十五锐行走,快马不能追。二十入山林,一去无还期。
父母忆念深,乡闾为立祠。大历元年春,此儿忽来归。
头冠簪凤凰,身著霞裳衣。普遍拯疲俗,丁宁告亲知。
余为神仙官,下界不可祈。恐为妖魅假,不如早平夷。
此有黄金藏,镇在兹庙基。发掘散生聚,可以救贫羸。
金出继灵泉,湛若清琉璃。泓澄表符瑞,水旱无竭时。
言讫辞冲虚,杳霭上玄微。凡情留不得,攀望众号悲。
寻禀神仙诫,彻庙劚开窥。果获无穷宝,均融沾因危。
巨源出岭顶,喷涌世间稀。异境流千古,终年福四维。

「言讫辞冲虚」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言讫辞冲虚」辞典释义

◎ 言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言·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平聲。【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書·湯誓】朕不食言。【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糾萬民,七曰造言之。【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士載言。【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一句爲一言。【左傳·定四年】趙子曰:夫子語我九言。【論語】一言以蔽之。
一字爲一言。【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猶議也。【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號令也。【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助語辭。【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註】語辭也。
【爾雅·釋詁】言,我也。【詩·周南】言告師氏。【傳】言,我也。師,女師也。
【博雅】問也。【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廣雅】從也。
【釋名】委也。
言言,高大貌。【詩·大雅】崇墉言言。【註】高大也。
簫名。【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韻會】或作䇾。
官名。【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傳】納言,喉舌之官。【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幘名。【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地名。【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山名。【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
【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州、縣名。【宋史·劉翊傳】有言州。【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人言,砒石別名。【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姓。【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
複姓。【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正韻】夷然切,音延。義同。
【集韻】牛堰切,音。訟也。
【集韻】【正韻】魚巾切,音銀。和敬貌。【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集韻】亦作訢。
叶眞韻。【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叶五剛切,音昂。【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叶五姦切,音顏。【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叶魚戰切,音彥。【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說文】本作。从口,䇂聲。䇂,辠也,犯法也。【釋名】言之爲䇂也,寓戒也。鄭樵曰:言从舌从。,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

◎ 讫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讫·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3

【唐韻】居迄切【集韻】【韻會】居乙切,音䰴。【說文】止也。【徐曰】言所止也。【玉篇】畢也。【增韻】終也,了也。【字彙】盡也。【書·呂】典獄非訖于威,惟訖于富。【疏】訖是盡也,故傳以訖爲絕。【穀梁傳·僖九年】毋訖糴。【註】訖,止也。謂貯粟。
竟也。【前漢·王莽傳】劉歆訖不吿。【師古註】訖,竟也。
【史記·司馬貞·三皇紀】《春秋緯》稱,自開闢至獲麟,分爲十紀,十曰流訖紀。
【集韻】許訖切,音肸。與迄同。【爾雅·釋詁】至也。【尚書·孔序】自唐虞以下訖于周。【前漢·成帝詔】訖今不攺。【說文】本作。

◎ 辞的意思

【未集下 • 舌】辞·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7

【正韻】詳兹切,音詞。俗辭字。《佩觿集》曰:辭亂从舌,其蕪累有如此者,然循用旣久,今亦不廢。
【正字通】俗辭字。【佩觿集】辭、亂从舌,其蕪累有如此者。乱。
(辭)〔古文〕【唐韻】似兹切【集韻】詳兹切,音詞。辭說也。【易·乾卦】修辭立其誠。【書·畢命】辭尚體要。
【說文】訟辭也。【周禮·秋官·小司】以五聲聽其獄訟,一曰辭聽。【書·呂】明淸于單辭,罔不中聽獄之兩辭。【疏】單辭謂一人獨言也,兩辭謂兩人競理也。
與辤同。【正韻】卻不受也。【書·大禹謨】稽首固辭。【中庸】爵祿可辭也。
謝也。【前漢·韓王信傳】溫顏遜辭。
別去也。【楚辭·九歌】入不言兮出不辭。

◎ 冲虚的意思

⒈  亦作“冲虚”。

⒉  恬淡虚静。

《三国志·魏志·王粲等传论》:“而 粲 特处常伯之官,兴一代之制,然其冲虚德宇,未若 徐干 之粹也。”
唐 张九龄 《进千秋节金镜录表》:“圣道冲虚,有来皆应。”
《旧唐书·高祖纪》:“且 老氏 垂化,本贵冲虚;养志无为,遗情物外。”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仙冲虚而清静。”

⒊  升天。常指成仙。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一:“列仙停脩龄,养志在冲虚。飘颻云日间,邈与世路殊。”
唐 皎然 《奉和崔中丞使君》:“昔化冲虚鹤今藏护法龙。”
唐 曹松 《哭胡处士》诗:“疑是冲虚去不为天地囚。”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文圭》:“向者布衣,緑眉方口,神仙中人也。如学道,可以冲虚;不尔,垂大名於天下。”

总述:诗句言讫辞冲虚出自《谭子池》。作者是唐朝诗人郭周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