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漱齿茯苓香

诗句
漱齿茯苓香
拼音
 shù chǐ fú líng xiāng
平仄
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下平七阳
上一句
注瓶云母滑
下一句
野客偷煎茗

「漱齿茯苓香」出自:《方山寺松下泉》

石脉绽寒光,松根喷晓霜。注瓶云母滑,漱齿茯苓香
野客偷煎茗,山僧惜净床。三禅不要问,孤月在中央。

「漱齿茯苓香」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漱齿茯苓香」辞典释义

◎ 漱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漱·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11

【唐韻】所右切【集韻】所救切,音瘦。【說文】盪口也。【禮·內則註】以水曰漱。
澣也。【禮·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漱。【註】手曰漱。
【公羊傳·莊二十二年】臨民之所漱浣也。【註】無垢加功曰漱。
齧也。【馬融·長笛賦】秋潦漱其下趾。
【廣韻】疎奏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奏切,音瘶。
【集韻】【正韻】先侯切,音鎪。義同。

◎ 齿的意思

【亥集下 • 齒】齿·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廣韻】昌里切【集韻】【類篇】【韻會】醜止切【正韻】昌止切,音䊼。【說文】口齗骨也。象口齒之形。牙,牡齒也。【字彙】上曰齒。下曰牙。【顏師古·急就篇註】齒者總謂口中之骨,主齰齧者也。【周禮·秋官·小司之職】自生齒以上,登於天府。【鄭註】人生齒而體備,男八月,女七月而生齒。
【釋名】齒,始也。少長別,始乎此也。以齒食多者長也,食少者幼也。
【爾雅·釋詁】齯齒,壽也。註:齒墮更生細者。通作兒。【詩·魯頌】黃髮兒齒。
年也。
列也。【左傳·隱十一年】寡人若朝於薛,不敢與諸任齒。【杜註】齒,列也。【疏】禮記文王世子曰: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然則齒是年之別名,人以年齒相次列,以爵位用次列,亦名爲齒,故云齒列也。【左傳·昭元年】使后子與子干齒。【杜註】以年齒高下而坐。
【禮·曲禮】齒路馬有誅。【疏】論量君馬歲數,亦被責罰,皆廣敬也。
類也。【管子·弟子職】同嗛以齒。【註】齒,類也。謂食盡則以其所盡之類而進。
【廣韻】錄也。
金齒,地名。
魚齒,山名。在潁川郡。見【後漢·郡國志】。
鑿齒,獸名。【揚雄·長楊賦】鑿齒之徒。【註】獸齒似鑿,能食人。
羊齒,草名。【爾雅·釋草】緜馬羊齒。【郭註】草細葉,葉羅生而毛,似羊齒,今江東呼爲雁齒。
黑齒,外國姓。
鑿齒,人名。【山海經】羿與鑿齒戰於壽華之野。【郭註】鑿齒,人齒如鑿,長五六寸,因以爲名。
習鑿齒,晉人名。
【集韻】稱拯切,稱上聲。齒也。

◎ 茯苓的意思

⒈  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中医用以入药,有利尿、镇静等作用。

《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
高诱 注:“茯苓,千岁松脂也。”
唐 贾岛 《赠牛山人》诗:“二十年中饵茯苓,致书半是 老君 经。”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医方》:“茯苓久服之,颜色悦泽,能灭瘢痕。”
清 陈维崧 《洞仙歌·题<采芝图>为顾卓侯赋》词:“戏劚茯苓归,封寄 轩辕。”

◎ 香的意思

【戌集下 • 香】香·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0

〔古文〕㿝【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鄕。【玉篇】芳也。【正韻】氣芬芳。【書·君】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詩·周頌】有飶其香。【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
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
獸亦有香。【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
【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
有小麝,其香更奇。
風香。【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
含香。【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事。
酒香。【王績詩】稍覺池亭好,偏宜酒甕香。【杜甫詩】浩蕩風塵外,誰知酒熟香。
花名。【廬山記】一比丘晝寢盤石上,夢中聞花香酷烈,及覺,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聞之,謂爲花中祥瑞,遂名瑞香。
丁香。【本草】一名丁子香,花紫白色,生子,小者爲丁香,大者爲母丁香。
酒名。【蘇軾·送碧香酒詩】碧香近出帝子家,鵝兒破殼酥流盎。【劉子翬詩】未饒赤壁風流在,且向何家醉碧香。
阿香。【搜神記】永和中,義興人姓周,出都,日暮。道邊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門,周求寄宿。一更中,聞外有小兒喚阿香聲,云:官喚汝推雷車。女乃辭去。夜遂大雷雨。
人名。黃香,仇香,見【後漢書】。
姓。明四譯館通事香牛。
山名。【唐書·白居易傳】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
水名。【述異記】吳故宮有香水溪。
殿名。【三輔黃圖】武帝時,後宮八區,有披香殿。
享名。【李白詩】沉香亭北倚闌干。

总述:诗句漱齿茯苓香出自《方山寺松下泉》。作者是唐朝诗人章孝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