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羔羊之皮

诗句
羔羊之皮
拼音
 gāo yáng zhī pí
平仄
平平平平
韵脚
上平四支
下一句
素丝五紽

「羔羊之皮」的意思,全诗译文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身穿一件羔皮裘,素丝合缝真考究。退朝公餐享佳肴,逍遥踱步慢悠悠。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身穿一件羔皮袄,素丝密缝做工巧。逍遥踱步慢悠悠,公餐饱腹已退朝。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身穿一件羔皮袍,素丝纳缝质量高。逍遥踱步慢悠悠,退朝公餐享佳肴。

「羔羊之皮」出自:《羔羊(羔羊之皮)》

【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1]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2]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3]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革,素丝五总;[4]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羔羊之皮」作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

「羔羊之皮」辞典释义

◎ 羔羊的意思

⒈  小羊。

《诗·豳风·七月》:“朋酒斯饗,曰杀羔羊。”
唐 杜甫 《杜鹃》诗:“鸿鴈及羔羊,有礼太古前。”

⒉  《诗·召南》篇名。因《羔羊》诗序曰:“羔羊,鹊巢之功致也。

召南 之国化 文王 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
故后用以称美士大夫操行洁白、进退有节。 《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德配 周 召,忠合羔羊。”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立朝则以砥矢为操,居己则以羔羊为节。”

◎ 之的意思

【子集上 • 丿】之·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 皮的意思

【午集中 • 皮】皮·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符羈切【集韻】【韻會】【正韻】蒲糜切,音疲。【說文】剝取獸革者,謂之皮。从又,爲省聲。【長箋】从爲形義俱遠。當作从又从尸。【徐曰】又,手也。生曰皮,理之曰革,柔之曰韋。【書·禹貢】梁州,厥貢熊羆狐狸織皮。【傳】貢四獸之皮,織金罽。【周禮·天官】掌皮掌秋斂皮,冬斂革,春獻之。【註】有毛爲皮,去毛爲革。
【釋名】被也。被,覆體也。【韻會】皮膚,肌表也。【史記·酈生傳】足下以目皮相,恐失天下士。
【揚子·方言】秦晉言非其事,謂之皮傳。【註】謂强語也。【後漢·張衡傳】後人皮傳,無所容篡。【註】皮膚淺近,强相傅會也。
【博雅】皮,弁冠也。【禮·郊特牲】祭之日,王皮弁以聽祭報,示民嚴上也。
【正韻】狐貉之裘曰皮也。【莊子·讓王篇】冬日衣皮毛。
皮侯。【周禮·冬官考工記】張皮侯而棲鵠。【論語】射不主皮。【註】皮,革也。布侯而棲革於其中以爲的,所謂鵠也。
皮幣。【前漢·武帝紀】請收銀錫,造白金及皮幣,以足用。
腹心部曰皮室。【遼史·百官國語解】軍制有南北左右皮室,及黃皮室,皆掌精兵。
【博雅】重皮,厚朴也。
【古今注】長安兒童呼苦葴爲皮弁。
【本草·釋名】仰天,皮掬,天皮,地衣草別名。卽濕地上苔衣也。
皮氏,縣名。【前漢·地理志】屬河東郡。
皮山,山名。見【山海經】。
姓。鄭大夫子皮,後漢皮揚,唐皮日休。
叶蒲何切,音婆。【詩·召南】羔羊之皮,素絲五紽。【左傳·宣二年】宋華元謂役者曰: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役者曰:從其有皮,丹漆若何。

总述:诗句羔羊之皮出自《羔羊(羔羊之皮)》。作者是先秦诗人诗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