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常时忆讨论

诗句
常时忆讨论
拼音
 cháng shí yì tǎo lùn
平仄
平平仄仄仄
韵脚
上平十三元、去声十四愿
上一句
从来不定居
下一句
历历事犹存

「常时忆讨论」出自:《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

杳杳诸天路,苍苍大涤山。景舆留不得,毛节去应闲。
相府旧知己,教门新启关。太平匡济术,流落在人间。
先生诀行日,曾奉数行书。意密寻难会,情深恨有馀。
石桥春暖后,句漏药成初。珍重云兼鹤,从来不定居。
常时忆讨论,历历事犹存。酒向馀杭尽,云从大涤昏。
往来无道侣,归去有台恩。自此玄言绝,长应闭洞门。

「常时忆讨论」作者:

罗隐(833─909),唐著名文学家。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县)人,一作余杭(今属浙江)人。少时即负盛名。但因其诗文好抨击时政,讥讽公卿,故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隐。黄巢农民起义爆发后,他为避战乱而返归故乡,投奔镇海节度…

「常时忆讨论」辞典释义

◎ 常时的意思

⒈  固定的时间。

汉 王粲 《务本论》:“种有常时,耘有常节,牧有常期。”

⒉  平时。

唐 杜甫 《天河》诗:“常时任显晦,秋至转分明。”
《红楼梦》第一〇一回:“常时我见你不象今儿回来的快,问你一声儿,也没什么生气呢。”

⒊  时常,常常。

明 高深甫 《九回肠·离思》曲:“眉尖上,常时描出愁模样。”
《金瓶梅词话》第四三回:“俺家的常时打搅这里,多蒙看顾。”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人听见他这些话,也就常时请他来吃杯酒。”

◎ 忆的意思

【卯集上 • 心】忆·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3

【廣韻】於力切【集韻】【韻會】乙力切【正韻】伊昔切,音抑。念也,思也,記也。【古詩】下有長相憶。【增韻】古作意,誤。

◎ 讨论的意思

⒈  谓探讨研究并加以评论。

《论语·宪问》:“为命, 禆諶 草创之, 世叔 讨论之。”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讨,治也。 禆諶 既造谋, 世叔 復治而论之,详而审之也。”
《书序》:“讨论《坟》《典》,断自 唐 虞 以下讫于 周。”
孔颖达 疏:“又讨整论理此三《坟》五《典》并 三代 之书也。”
《晋书·司马彪传》:“彪 乃讨论众书,缀其所闻,起于 世祖,终于 孝献,编年二百,録世十二,通综上下,旁贯庶事,为纪、志、传凡八十篇,号曰《续汉书》。”
宋 文同 《谢复官表》:“臣愈当循省,敢怠操修?惟勤讨论,庶备驱使。”

⒉  谓共同商讨辩论。

《南史·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唐 罗隐 《题玄同先生草堂》诗之三:“常时忆讨论,歷歷事犹存。”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要想使文学艺术提高,应该经常有一些关于艺术问题的自由讨论。”

总述:诗句常时忆讨论出自《题玄同先生草堂三首》。作者是唐朝诗人罗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