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世道得无欺
- 拼音
- shì dào dé wú qī
- 平仄
- 仄仄仄平平
- 韵脚
- 上平四支
- 上一句
- 少年轻远涉
- 下一句
- 烟雨孤舟上
「世道得无欺」出自:《送柳淡扶侍赴洪州(此子素少宦情共予有西山之好)》
中林许师友,忽阻夙心期。自顾青緺好,来将黄鹤辞。
少年轻远涉,世道得无欺。烟雨孤舟上,晨昏千里时。
离魂渺天末,相望在江湄。无限江南柳,春风卷乱丝。
少年轻远涉,世道得无欺。烟雨孤舟上,晨昏千里时。
离魂渺天末,相望在江湄。无限江南柳,春风卷乱丝。
「世道得无欺」作者: 皎然
「世道得无欺」辞典释义
◎ 世道的意思
⒈ 人世间的道路。指纷纭万变的社会状态。
引《列子·杨朱》:“方其荒於酒也,不知世道之安危,人理之悔吝。”
唐 元稹 《答胡灵之》诗:“世道难於剑,谗言巧似笙。”
宋 苏轼 《和李太白》诗:“世道如弈棋,变化不容覆。”
王统照 《号声·沉船》:“年经的人,你们经过多少世道?真是混得没有趣味!”⒉ 世间;社会。
引南朝 梁 沉约 《七贤论》:“神才高杰,故为世道所莫容。”
唐 皎然 《送柳淡扶侍赴洪州》诗:“少年轻远涉,世道得无欺。”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他舍不得咱们共产党的新世道。要是天遂人愿,他还能活百儿八十岁哩。”⒊ 社会道德风尚。
引南朝 梁 沉约 《与何胤勑》:“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六:“寓言以貽训诫,若 柳子厚 《三戒》、《鞭贾》之类,颇似以文为戏,然亦不无补於世道。”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评书抵掌而谈,别无幇衬,而豪侠亡命,跃跃如生,市儿听之,适易启其作乱为非之念。有心世道者,其思有以禁之也!”
老舍 《二马》第五段五:“马老先生 不明白人家为什么要打他,成天撅着小胡子叹息世道不良。”◎ 得的意思
【寅集下 • 彳】得·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8
〔古文〕䙷【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无的意思
【卯集下 • 无】无·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欺的意思
【辰集下 • 欠】欺·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唐韻】去其切【集韻】【韻會】丘其切,音僛。【說文】詐欺也。【新書·道術篇】仁義修立謂之任,反任爲欺。【論語】吾誰欺。【史記·循吏傳】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
又自昧其心曰欺。【大學】毋自欺也。【蘇洵曰】書有以加乎其言,言有以加乎其心,聖人以爲自欺。【呂祖謙論鄭莊公殺叔段曰】將欲欺人,必先欺心。又欺,㨆也。【揚子·方言】晉、魏、河內之北謂㨆曰殘,楚謂之貪,南楚江、湘之閒謂之欺。【郭註】言欺㨆難厭也。今關西人呼打爲㨆,音廩,或洛感反。又詆欺,漢法名。漢有誹謗詆欺法,至哀帝始除之。又謾也,陵也。【李翊·俗呼小錄】見陵於人爲欺負。又欺,大首也。【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仡欺以雕。【註】欺,大首也。雕,如雕之視也。與瞲同。【集韻】或作倛。
总述:诗句世道得无欺出自《送柳淡扶侍赴洪州(此子素少宦情共予有西山之好)》。作者是唐朝诗人皎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