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一曲单于暮烽起

诗句
一曲单于暮烽起
拼音
 yī qǔ chán yú mù fēng qǐ
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仄
韵脚
上声四纸
上一句
蔡琰归时鬓已秋
下一句
扶苏城上月如钩

「一曲单于暮烽起」出自:《绥州作》

雕阴无树水难流,雉堞连云古帝州。带雨晚驼鸣远戍,
望乡孤客倚高楼。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
一曲单于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一曲单于暮烽起」作者: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是诗人韦应物的后代。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近六十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召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入蜀为王建…

「一曲单于暮烽起」辞典释义

◎ 一曲的意思

⒈  水流弯曲处。

《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传:“谓水曲流处。”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

⒉  犹一弯。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一曲横河水,风定波光静。”

⒊  犹一隅。曲,局部,片面。

《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杨倞 注:“一曲,一端之曲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邹》:“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準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之圆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伦,推崇世教,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原善上》:“人虽得乎全,其间则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于一曲。”

⒋  犹一缕。

唐 张泌 《题华严寺木塔》诗:“一曲晚烟浮 渭水,半桥斜日照 咸阳。”

⒌  一首乐曲。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盃,弹琴一曲。”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颇通丝竹,弹得几曲琵琶,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
沉祖棻 《高阳台·访媚香楼遗址》词:“青山几点胭脂血,做千秋凄怨,一曲娇嬈。”
艾青 《向太阳》诗:“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

◎ 单于的意思

⒈  汉 时 匈奴 君长的称号。

《史记·匈奴列传》:“匈奴 单于曰 头曼。”
裴駰 集解:“单于者,广大之貌,言其象天单于然。”
汉 焦赣 《易林·屯之无妄》:“左衽为长,国号 匈奴,主君旄头,立尊单于。”

⒉  曲调名。

前蜀 韦庄 《绥州作》诗:“一曲单于暮烽起, 扶苏城 上月如钩。”
宋 黄庭坚 《渔家傲》词:“一见桃花参学了,呈法要,无絃琴上单于调。”

◎ 暮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暮·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11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故切,音慕。本作莫。【說文】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註】平野中望日將落,如在草茻中也。【史記·伍子胥傳】吾日暮塗遠。【屈原·離騷】恐美人之遲暮。○按經典本皆作莫。今或相承用暮字。

◎ 烽的意思

【巳集中 • 火】烽·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7

【廣韻】【集韻】【韻會】敷容切,音丰。【廣韻】本作㷭。【史記·司馬相如傳】烽舉燧燔。【註】索隱曰:纂要云:烽見敵則舉,燧有難則焚。烽主晝,燧主夜。【漢書】作㷭。【孟康曰】㷭如覆米䉛,縣著桔槹,如有則舉之,燧積薪,有則燔然之也。
【前漢·五行志】後章坐走馬上林,下烽馳逐,免官。【註】晉灼曰:冠首曰烽,競走曰逐。
【玉篇】戸東切,音洪。義同。

◎ 起的意思

【酉集中 • 走】起·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3

〔古文〕【廣韻】【正韻】墟里切【集韻】【韻會】口切,音杞。【說文】能立也。【釋名】起,舉也。平舉體也。【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孟子】雞鳴而起。
【書·益稷】元首起哉。【疏】言無廢事業。
【禮·孔子閒居】無聲之樂,氣志旣起。【註】起,猶行也。
【禮·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註】起居,猶舉事動作也。
【論語】起予者,商也。【疏】起,猶發也。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韻補】叶口舉切。【易林】明德訖終,虎亂滋起。叶上父。
叶去九切。【徐幹·齊都賦】羽族盛興,毛羣盡起。上蔽雲穹,下被臯藪。
,古文。

总述:诗句一曲单于暮烽起出自《绥州作》。作者是唐朝诗人韦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