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隐轸江山藻

诗句
隐轸江山藻
拼音
 yǐn zhěn jiāng shān zǎo
平仄
仄仄平平仄
韵脚
上声十九皓
上一句
柱石总朝经
下一句
氛氲鼎鼐铭

「隐轸江山藻」出自:《留上李右相(一作奉赠李右相林甫)》

风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深沉谋九德,密勿契千龄。
独立调元气,清心豁窅冥。本枝连帝系,长策冠生灵。
傅说明殷道,萧何律汉刑。钧衡持国柄,柱石总朝经。
隐轸江山藻,氛氲鼎鼐铭。兴中皆白雪,身外即丹青。
江海呼穷鸟,诗书问聚萤。吹嘘成羽翼,提握动芳馨。
倚伏悲还笑,栖迟醉复醒。恩荣初就列,含育忝宵形。
有窃丘山惠,无时枕席宁。壮心瞻落景,生事感浮萍。
莫以才难用,终期善易听。未为门下客,徒谢少微星。

「隐轸江山藻」作者:

高适(702?─765),唐代著名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幼年家贫。二十岁后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后客居梁、宋等地,过着「求丐自给」的流浪、渔樵、耕作生活。自称「一生徒羡鱼(希望作官),四十犹聚…

「隐轸江山藻」辞典释义

◎ 隐轸的意思

⒈  犹隐赈。参见“隐賑”。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东道路》诗:“隐軫邑里密,缅邈江海辽。”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山川络绎,崩腾宇宙之心;原隰纵横,隐軫亭皋之势。”
唐 高适 《淇上酬薛据》诗:“故交负奇才,逸气包謇諤。隐軫经济策,纵横 建安 作。”

◎ 江山的意思

⒈  江河山岳。

《庄子·山木》:“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
晋 郭璞 《江赋》:“芦人渔子,摈落江山。”
唐 杜甫 《宿凿石浦》诗:“早宿宾从劳仲春江山丽。”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六章:“他常常在处理军务之暇,同幕僚和清客们站在船头,指点江山,评论形胜,欣赏风景,谈笑风生。”

⒉  借指国家的疆土、政权。

《三国志·吴志·贺劭传》:“割据江山,拓土万里。”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指望待整乾坤,定江山,安社稷,辅皇家救困扶危。”
《说唐》第六三回:“孤家争取江山,管甚么有仇无仇?”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咱们一起打江山,一块坐江山。”

◎ 藻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藻·康熙筆画:22·部外筆画:16

【唐韻】【韻會】子皓切,音早。【說文】水草也。【詩·召南】于以采藻。【箋】藻之言澡也。【陸璣云】生水底。
【班固·東都賦】鋪鴻藻。【陸機·文賦序】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註】《孔安國·尚書傳》曰:藻,水草之有文者,以喻文焉。
【後漢·劉陶傳】武旅有鳧藻之士。【註】鳧得水藻,言喜悅也。
【韻會】今屋上覆橑,謂之藻井。【風俗通】宮室象東井,刻荷蔆水草,所以厭火也。【張衡·西京賦】蒂倒茄于藻井。
藻藉,所以薦玉者。詳藉字註。
姓。【正字通】南北朝有藻重。
【集韻】側絞切,音爪。義同,或作薻、。【干祿字書】俗作。

总述:诗句隐轸江山藻出自《留上李右相(一作奉赠李右相林甫)》。作者是唐朝诗人高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