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征东幕府十三州
- 拼音
- zhēng dōng mù fǔ shí sān zhōu
- 平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韵脚
- 下平十一尤
- 上一句
- 未闻馀力有琼瑰
- 下一句
- 敢望非才忝上游
「征东幕府十三州」出自:《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
正忧衰老辱金台,敢望昭王顾问来。门外旌旗屯虎豹,
壁闲章句动风雷。三都节已联翩降,两地花应次第开。
若比紫髯分鼎足,未闻馀力有琼瑰。
征东幕府十三州,敢望非才忝上游。官秩已叨吴品职,
姓名兼显鲁春秋。盐车顾后声方重,火井窥来焰始浮。
一句黄河千载事,麦城王粲谩登楼。
壁闲章句动风雷。三都节已联翩降,两地花应次第开。
若比紫髯分鼎足,未闻馀力有琼瑰。
征东幕府十三州,敢望非才忝上游。官秩已叨吴品职,
姓名兼显鲁春秋。盐车顾后声方重,火井窥来焰始浮。
一句黄河千载事,麦城王粲谩登楼。
「征东幕府十三州」作者: 罗隐
「征东幕府十三州」辞典释义
◎ 征的意思
【寅集下 • 彳】征·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古文〕徰【廣韻】【集韻】【韻會】諸盈切【正韻】諸成切,証平聲。【爾雅·釋言】行也。【易·泰卦】拔茅茹,以其彙征吉。【詩·小雅】之子于征。又【韻會】征,伐也。【易·離卦】王用出征。【書·大禹謨】惟時有苗弗率,汝徂征。【孟子】征者,上伐下也。又【正韻】征,取也。【禮·王制】關譏而不征。又姓。【前漢·司馬相如傳】厮征伯僑,而役羨門兮。【註】仙人,姓征,名伯僑。又【韻會】通政。【周禮·地官·小司徒】施其職,而平其政。【註】音征,稅也。當作征。又通正。【周禮·夏官】惟加田無國正。【註】音征,稅也。獨加賞之田無稅。◎ 东的意思
【辰集中 • 木】东·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唐韻】【正韻】德紅切【集韻】【韻會】都籠切,音蝀。【說文】動也。陽氣動,于時爲春。【書·堯典】平秩東作。【孔傳】歲起於東,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訓】東方木也,其帝太皡。又【史記·曆書】日起於東,月起於西。【鄭樵·通志】日在木中曰東,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又【詩·大雅】東有啓明。又【爾雅·釋地】東至于泰遠。又姓。【聖賢羣輔錄】舜友東不訾。又叶當經切,音丁。【詩·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東。又叶都郞切,音當。【楊泉·蠶賦】粵召僕夫,築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東。○按《說文》東自爲部,今倂入。◎ 幕府的意思
⒈ 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参见“莫府”。
引《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 广 之幕府对簿。”
《魏书·崔休传》:“幕府多事,辞讼盈几。”
宋 王安石 《和蔡副枢贺平戎庆捷》诗:“幕府上功联旧伐,朝廷称庆具新仪。”
《老残游记》第三回:“幕府人才济济,凡有所闻的,无不罗致於此了。”⒉ 借指将帅。
引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奉 汉 威灵,折衝宇宙。”
《周书·文帝纪上》:“清水公 贺拔岳,勋德隆重,兴亡攸寄, 欢 好乱乐祸,深相忌毒,乃与 侯莫、陈悦 阴图陷害。幕府以受律专征,便即讨戮。”
宋 张孝祥 《念奴娇·仲钦提刑仲冬行边》词:“幕府横驱三万里,一把平安遥接。”⒊ 幕僚;幕宾。
引唐 韩愈 《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崇文 命幕府唯公命从。”
宋 王谠 《唐语林·赏誉》:“吾闻长史 刘从事 非有通家之旧,復无举荐之力,歘自□众为贤侯幕府,必有足观者。”
《文明小史》第五七回:“一班老奸巨猾的幕府,阴险狠毒的家丁,看出了他的本心,渐渐把声色货利去引诱他。”⒋ 日本 明治维新前掌握全国政权的军阀。
引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诸藩士各挟其藩之力,合纵以革幕府而奬王室,及幕府既倒,大势既变,知不可以藩藩角立,乃胥谋而废之。”
◎ 十的意思
【子集下 • 十】十·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音拾。【說文】十,數之具也。一爲東西,丨爲南北,則四方中央具矣。易,數生于一,成于十。【易·繫辭】天九地十。【前漢·韓安國傳】利不十者,不易業。又通作什。【孟子】或相什百。【前漢·谷永傳】天所不饗,什倍於前。【枚乗傳】此其與秦地相什,而功相百。又【韻會】令官文書借作拾。又【陸游老學菴筆記】轉平聲,可讀爲諶。白樂天詩:綠浪東西南北路,紅欄三百九十橋。宋文安公宮詞:三十六所春宮館,一一香風送管絃。鼂以道詩:煩君一日殷勤意,示我十年感遇詩。◎ 三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三·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又【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又【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又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又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法志】秦造參夷之誅。與三同。又【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州的意思
【寅集中 • 巛】州·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音周。【說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繞其旁,从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主之。【廣雅】州,殊也,浮也。【春秋·題辭】州之爲言殊也。【釋名】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玉篇】九州也,時也,宮也,居也。【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分靑州爲營州。【疏】禹貢治水之時猶爲九州,今始爲十二州。左傳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貢金九牧,則禹登王佐,還置九州,其名蓋如禹貢。【禹貢】冀、兗、靑、徐、荆、揚、豫、梁、雍。【周禮·夏官】九州:揚、荆、豫、靑、兗、雍、幽、冀、幷。【爾雅·釋地】冀、豫、雝、荆、揚、兗、徐、幽、營,九州。【疏】禹貢有靑徐梁,無幽幷營,是夏制。周禮有靑幷幽,無徐梁營,是周制。此有幽徐營而無靑梁幷,疑是殷制也。【史記·孟子傳】騶衍言中國名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爲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又【周禮·地官】五黨爲州。【註】州二千五百家。【論語】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又國名。【春秋·桓五年】州公如曹。【傳】淳于公如曹。【註】淳于,州國所都。城陽淳于縣也。【括地志】密州,安丘縣東三十里古州國,周武王封爲淳于國。又邑名。【左傳·昭三年】鄭伯如晉,公孫段相晉侯,曰:子豐有勞於晉,余聞而弗忘,賜女州田。【註】州縣,今屬河內郡。又【春秋·成七年】吳入州來。【註】楚邑,淮南下蔡縣。又【史記·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納州於秦。【註】南郡有州陵縣。又姓。【左傳·襄二十一年】州綽出奔齊。【註】晉大夫。又【爾雅·釋畜】白州驠。【註】州,竅。【疏】謂馬之白尻者也。又與洲通。◎按《說文》引《詩·周南》在河之州,今文作洲,古通。又叶專於切,音朱。【易林】鸇鳩徙巢,西至平州。遭逢雷電,霹我葺廬。
总述:诗句征东幕府十三州出自《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作者是唐朝诗人罗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