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同归亦同遂

诗句
同归亦同遂
拼音
 tóng guī yì tóng suì
平仄
平平仄平仄
韵脚
去声四寘
上一句
出门不数年
下一句
俱用私所珍

「同归亦同遂」出自:《杂曲歌辞。出门行》

兄弟同出门,同行不同志。凄凄分岐路,各各营所为。
兄上荆山巅,翻石辨虹气。弟沉沧海底,偷珠待龙睡。
出门不数年,同归亦同遂。俱用私所珍,升沉自兹异。
献珠龙王宫,值龙觅珠次。但喜复得珠,不求珠所自。
酬客双龙女,授客六龙辔。遣充行雨神,雨泽随客意。
雩夏钟鼓繁,禜秋玉帛积。彩色画廊庙,奴僮被珠翠。
骥騄千万双,鸳鸯七十二。言者禾稼枯,无人敢轻议。
其兄因献璞,再刖不履地。门户亲戚疏,匡床妻妾弃。
铭心有所待,视足无所愧。持璞自枕头,泪痕双血渍。
一朝龙醒寤,本问偷珠事。因知行雨偏,妻子五刑备。
仁兄捧尸哭,势友掉头讳。丧车黔首葬,吊客青蝇至。
楚有望气人,王前忽长跪。贺王得贵宝,不远王所莅。
求之果如言,剖则浮云腻。白珩无颜色,垂棘有瑕累。
在楚列地封,入赵连城贵。秦遣李斯书,书为传国瑞。
秦亡汉魏传,传者得神器。卞和名永永,与宝不相坠。
劝尔出门行,行难莫行易。易得还易失,难同亦难离。
善贾识贪廉,良田无稙稚。磨剑莫磨锥,磨锥成小利。

「同归亦同遂」作者: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

「同归亦同遂」辞典释义

◎ 同归的意思

⒈  同样趋向。

《书·蔡仲之命》:“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

⒉  犹一致。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虽大旨同归,所託或乖。”

⒊  同样的结局。参见“同归殊涂”。

叶圣陶 《倪焕之》二:“这时候,科举却废止了,使父亲颇为失望。幸而有学堂,听说与科举异途而同归,便叫 焕之 去考中学堂。”

⒋  一同返回。

《诗·豳风·七月》:“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毛 传:“豳公子 躬率其民,同时出,同时归也。”
南朝 梁 谢惠连 《雪赋》:“驰遥思於千里,愿接手而同归。”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四折:“留了方丈,和你同归洞房。”
《玉佛缘》第一回:“这科 子玉 报罢,父子同归。”

◎ 亦的意思

【子集上 • 亠】亦·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睪。總也,又也。
傍及之詞。
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
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亦本作,象人左右兩腋形。【說文】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 同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同·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桐。【說文】合會也。【玉篇】共也。【廣韻】①也。【易·同人】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書·益稷】敷同日奏罔功。
【廣韻】齊也。【書·舜典】同律度量衡。【詩·小雅】我馬旣同。
聚也。【詩·小雅】獸之所同。【傳】同猶聚也。
和也。【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周禮·春官·大司樂】六律六同。【註】六律合陽聲者,六同合隂聲者。
【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註】律以竹,同以銅。言助陽宣氣,與之同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時見曰會,殷見曰同。【詩·小雅】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周禮·地官·小司徒·井牧其田野註】司馬法曰:十成爲終,十終爲同,同方百里。【疏】謂之爲同者,取象震雷百里所聞同,故名百里爲同也。
爵名。【書·顧命】上宗奉同瑁。【註】同,爵。瑁,圭也。
州名。【廣韻】漢馮翊地有九龍泉,泉有九源,同爲一流,因以名之。【韻會】後魏以灃水攸同名州。
【正韻】通也。【莊子·在宥篇】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註】呂吉甫曰:空同之上,無物而大通之處也。
姓。【正字通】唐有同谷。
【盧仝詩】仝不仝,異不異,是謂大仝而小異。
通作童。【列子·黃帝篇】狀與我童者,近而愛之。狀與我異者,疏而畏之。
【釋文】徒貢切,音洞。與詷同。【禮·祭統】鋪筵設同几,爲依神也。【註】同之言詷也。【疏】同之言詷也者,若單作同字,是齊同之同,非詷共之詷。若詷共之詷,則言旁作同。漢魏之時,字義如此,今則總爲一字。
叶徒黃切,音唐。【琳·答客難】六合咸熙,九州來同。倒載干戈,放馬華陽。①字作北下。

◎ 遂的意思

【酉集下 • 辵】遂·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9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徐醉切,音穟。【廣韻】達也。【禮·月令】慶賜遂行,毋有不當。【註】言通達施行,使之周徧也。【前漢·王陵傳】上佐天子理隂陽,下遂萬物之宜。
進也。【易·大壯】不能退,不能遂。【書·仲虺之誥】顯忠遂良。【註】良則進之也。
成也,從志也。【禮·月令】百事乃遂。【註】遂,猶成也。【詩·衞風】言旣遂矣。
稱也。【詩·曹風】不遂其媾
竟也。【前漢·平傳】吾聞先生事魏不遂。
盡也。【禮·曲禮】有後入者,闔而勿遂。【註】遂,闔之盡也。
【正韻】因也,兩事相因而及也。【詩·邶風】問我諸姑,遂及伯。【春秋·僖四年】侵蔡,蔡潰,遂伐楚。
擅成事也。【易·家人】無攸遂。【公羊傳·莊二十九年】大夫無遂事。
舒肆之貌。【詩·衞風】容兮遂兮
物生出曰遂。【前漢·郊祀歌】靑陽開動,根荄以遂。
【前漢·胡母生傳】弟子遂之者。【師古註】遂,謂名位成達者。【史記·司馬相如傳】宦遊不遂,而來過我。
充備也。【禮·鄕飮酒義】節文終遂焉。
順也。【周語】以遂八風。
【正韻】因循也。【荀子·王制篇】小事殆乎遂。
鄕遂,郊外地。【周禮·地官·遂人】五縣爲遂,王國內有六鄕,外有六遂。
小溝也。【周禮·地官·遂人】夫閒有遂,遂上有徑。
遂人,官名。
國名。【春秋·莊十三年】齊人滅遂。【註】舜之後,國在濟北蛇丘東北。

总述:诗句同归亦同遂出自《杂曲歌辞。出门行》。作者是唐朝诗人元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