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游人淹不归

诗句
游人淹不归
拼音
 yóu rén yān bù guī
平仄
平平平仄平
韵脚
上平五微
上一句
行役滞风波
下一句
亭皋木叶下

「游人淹不归」出自:《捣衣诗》

孤衾引思绪。独枕怆忧端。深庭秋草绿。高门白露寒。
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兰。不怨飞蓬苦。徒伤蕙草残。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鹤鸣劳永欢。采菉伤时暮。念君方远游。望妾理纨素。
秋风吹绿潭。明月悬高树。佳人饰净容。招携从所务。
步栏杳不极。离堂肃已扃。轩高夕杵散。气爽夜碪鸣。
瑶华随步响。幽兰逐袂生。踟蹰理金翠。容与纳宵清。
泛艳回烟彩。渊旋龟鹤文。凄凄合欢袖。冉冉兰麝芬。
不怨杼轴苦。所悲千里分。垂泣送行李。倾首迟归云。

「游人淹不归」作者:

柳恽(465-517)字文畅,河东解(今山东运城)人。在齐梁间任鄱阳相、相国右司马、广州刺史等职。今存诗二十余首,载《玉台新咏》、《文苑英华》。

「游人淹不归」辞典释义

◎ 游人的意思

⒈  无产业的流浪者。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古者经井田,制廛里,丈夫治其田畴,女子治其麻枲,无旷地,无游人。”

⒉  流民。指无田可耕,流离失所的人。

《新唐书·韩琬传》:“夫流亡之人非爱羈旅、忘桑梓也,歛重役亟,家产已空,邻伍牵连,遂为游人。”

⒊  游玩的人。

宋 苏轼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簷。”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此时天气寒冷,游人絶少。”
郁达夫 《临平登山记》:“龙洞道观 的所以得至今庙貌重新,游人争集者,想来 小康王 的功劳,一定要居其大半。”
1. 闲散的人;无职业者。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古者经井田,制廛里,丈夫治其田畴,女子治其麻枲,无旷地,无游人。”
《后汉书·荀悦传》:“故在上者先丰人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人,野无荒业,财不贾用,力不妄加,以周人事。是谓养生。”

⒋  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南朝 梁 柳恽 《捣衣诗》:“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前蜀 韦庄 《菩萨蛮》词:“人人尽説 江 南好,游人只合 江 南老。”
明 冯梦龙 《洒雪堂·魏生适越》:“鸟倦亦飞慵,游人兴不穷。”
清 王昊 《平淮西碑》诗:“只今苍碣斜阳外,频见游人驻马蹄。”

⒌  游客;游逛的人。

宋 范成大 《马迹石》诗:“游人欲识仙踪处,但觅苍崖白塔来。”
元 徐再思 《蟾宫曲·西湖寻春》:“清明春色三分,湖上行舟,陌上游人。”
清 潘耒 《韩蕲王墓碑歌》:“梅花落尽梨花开,游人络绎 灵巖 来。”

◎ 淹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淹·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唐韻】英廉切【集韻】【韻會】衣廉切【正韻】衣炎切,音醃。水名。【說文】水出越巂徼外,東入若水。
漬也。【禮·儒行】淹之以樂好。
【爾雅·釋詁】淹留,久也。【左傳·僖三十三年】吾子淹久於敝邑。通作奄。【前漢·郊祀歌】神奄留。
【揚子·方言】淹,敗也。水敝爲淹。
【集韻】衣檢切,音掩。水涯也。一曰繅絲出緒也。【禮·祭義】夫人繅三盆手。【註】三盆手者,三淹也。
【廣韻】於劒切,音俺。
【集韻】於贍切,音。義同。
沒也。
【集韻】憶笈切,音裛。亦漬也。

◎ 不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不·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韻會】【正韻】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 归的意思

【辰集下 • 止】归·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4

〔古文〕【唐韻】舉韋切【集韻】居韋切,音騩。還也,入也。【詩·小雅】薄音旋歸。
還所取之物亦曰歸。【春秋·定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隂田。
【禮·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歸之。【孟子】久假而不歸。皆還復之義。
【春秋·隱元年】歸惠公仲子之賵。【杜註】歸者,不反之辭。【桓七年】突歸于鄭。【穀梁傳】歸,易辭也。
依歸也。【詩·曹風】于我歸處。【毛傳】歸,依歸也。
歸附也。【穀梁傳·莊二年】王者,民之所歸往也。【詩·大雅】豈弟君子,民之攸歸。
【說文】女嫁也。【詩·周南】之子于歸。【禮·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穀梁傳·隱二年】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註】嫁而曰歸,明外屬也。反曰來歸,明從外至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于某。
投也,委也。【左傳·襄三年】請歸死于司敗。
【前漢·申屠嘉傳】鼂錯恐自歸景帝。【註】師古曰:自首于天子。
與也,許也。【論語】天下歸仁焉。
合也。【禮·緇衣】私惠不歸德。【註】謂不合於德義。
終也。【左傳·宣十一年】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
歸妹,卦名。
三歸,臺名。【史記註】三歸,取三姓女也。
指趨曰歸。【易·繫辭】殊途而同歸。【史記·李斯傳】覩指而識歸。
道家有八歸。【參同契】九還、七返、八歸、六居。【註】八歸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歸煉鼎中,故曰八歸。
【謝察微·算經】有歸法,歸已入之數也。
歸藏,黃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歸藏。【註】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純坤爲首,故名。
【爾雅·釋親】女子謂晜弟之子爲姪,謂姪之子爲歸孫。
饋也。【論語】歸孔子豚。【晉語】不腆敝邑之禮,敢歸諸下執政。
山名。【山海經】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
州名。【廣韻】本春秋夔子國,武德初,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置州,取歸國爲名也。【廣輿記】今屬荆州府。
姓。
歸邪,星氣名。【前漢·天文志】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邪音虵。
忘歸,矢名,見【公孫子】。
姊歸,鳥名。當歸,藥名。
【集韻】求位切,音匱。同饋。【說文】餉也。亦讀如字。義見上。籀省作㱕。漢作歸。

总述:诗句游人淹不归出自《捣衣诗》。作者是南北朝诗人柳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