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何以畀之
- 拼音
- hé yǐ bì zhī
- 平仄
- 平仄仄平
- 韵脚
- 上平四支
- 上一句
- 彼姝者子
- 下一句
- 孑孑干旟
「何以畀之」的意思,全诗译文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牛尾之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邑郊。素丝束束理分明,良马四匹礼不轻。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敬?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鹰纹大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近郊。束帛层层堆得好,良马五匹选得妙。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报?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鸟羽旗帜高高飘,人马来到浚城郊。束帛捆捆堆得好,良马六匹真不少。那位忠顺的贤士,有何良策来回报?
「何以畀之」出自:《干旄》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何以畀之」作者: 诗经
「何以畀之」辞典释义
◎ 何以的意思
⒈ 用什么;怎么。
引《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南史·陈后主纪》:“监者又言:‘ 叔宝 常耽醉,罕有醒时。’ 隋文帝 使节其酒,既而曰:‘任其性,不尔何以过日?’”
明 高启 《卧东馆简诸友生》诗:“何以度兹运?相勗蹈其常。”
冰心 《寄小读者》八:“为着人生,不得不别离,却又禁不起别离,你们何以慰我?”⒉ 为什么。
引《诗·大雅·瞻卬》:“天何以刺?何神不富?”
《论语·季氏》:“夫 顓臾,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 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七:“我无汲汲志,何以有此憾?”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隆兴元年》:“琚 固辞, 金 主曰:‘卿之才望,无不可者,何以辞为!’”
巴金 《灭亡》第八章:“大家有点愕然,不明白他何以会这样不高兴。”⒊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没有或不能。
引汉 刘向 《列女传·楚江乙母》:“今令尹之治也,耳目不明,盗贼公行,是故使盗得盗妾之布,是与使人盗何以异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辩惑总论》:“凡人有好则有恶,有喜则有怒,有誉则有毁,圣人亦何以异哉?”
明 刘基 《袭封诚意伯诰券》:“古称名世,何以过之?”◎ 畀的意思
【午集上 • 田】畀·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3
◎ 之的意思
【子集上 • 丿】之·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又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又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又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又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又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又【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总述:诗句何以畀之出自《干旄》。作者是先秦诗人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