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神物有显晦
- 拼音
- shén wù yǒu xiǎn huì
- 平仄
- 平仄仄仄仄
- 韵脚
- 去声十一队
- 上一句
- 青溪合冥莫
- 下一句
- 龙依积水蟠
「神物有显晦」出自:《万丈潭》
青溪合冥莫,神物有显晦。龙依积水蟠,窟压万丈内。
跼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霭。前临洪涛宽,却立苍石大。
山色一径尽,崖绝两壁对。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瀩.
黑如湾澴底,清见光炯碎。孤云倒来深,飞鸟不在外。
高萝成帷幄,寒木累旌旆。远川曲通流,嵌窦潜泄濑。
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告归遗恨多,将老斯游最。
闭藏修鳞蛰,出入巨石碍。何事暑天过,快意风雨会。
跼步凌垠堮,侧身下烟霭。前临洪涛宽,却立苍石大。
山色一径尽,崖绝两壁对。削成根虚无,倒影垂澹瀩.
黑如湾澴底,清见光炯碎。孤云倒来深,飞鸟不在外。
高萝成帷幄,寒木累旌旆。远川曲通流,嵌窦潜泄濑。
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告归遗恨多,将老斯游最。
闭藏修鳞蛰,出入巨石碍。何事暑天过,快意风雨会。
「神物有显晦」作者: 杜甫
「神物有显晦」辞典释义
◎ 神物的意思
⒈ 神灵、怪异之物。
引《易·繫辞上》:“探賾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唐 李白 《梁甫吟》:“张公 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明 张纶 《林泉随笔》:“雷虽只是气,但有气便有形。神物气聚,则须有纔过便散。既有神物,则震死人书其背,夫復何怪?”⒉ 指神仙。
引《史记·孝武本纪》:“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
◎ 有的意思
【辰集上 • 月】有·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2
〔古文〕【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音友。【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又【詩·商頌】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又【左傳·桓三年】有年。【註】五穀皆熟書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又姓。【論語】有子。【註】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詩·邶風】不日有曀。【註】有,又也。又【韻補】叶羽軌切。【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又叶演女切。【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显晦的意思
⒈ 明与暗。
引《旧唐书·魏謩传》:“臣又闻,君如日焉,显晦之微,人皆瞻仰,照临之大,何以掩藏?”
⒉ 比喻仕宦与隐逸。
引《晋书·隐逸传论》:“君子之行殊涂,显晦之谓也。”
清 方文 《庐山访无可道人》诗之四:“跡虽分显晦,道不限穷通。”
总述:诗句神物有显晦出自《万丈潭》。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