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避暑得名园
- 拼音
- bì shǔ dé míng yuán
- 平仄
- 仄仄仄平平
- 韵脚
- 上平十三元
- 上一句
- 主人留上客
- 下一句
- 前后缄书报
「避暑得名园」出自:《奉汉中王手札》
国有乾坤大,王今叔父尊。剖符来蜀道,归盖取荆门。
峡险通舟过,水长注海奔。主人留上客,避暑得名园。
前后缄书报,分明馔玉恩。天云浮绝壁,风竹在华轩。
已觉良宵永,何看骇浪翻。入期朱邸雪,朝傍紫微垣。
枚乘文章老,河间礼乐存。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淹薄俱崖口,东西异石根。夷音迷咫尺,鬼物傍黄昏。
犬马诚为恋,狐狸不足论。从容草奏罢,宿昔奉清樽。
峡险通舟过,水长注海奔。主人留上客,避暑得名园。
前后缄书报,分明馔玉恩。天云浮绝壁,风竹在华轩。
已觉良宵永,何看骇浪翻。入期朱邸雪,朝傍紫微垣。
枚乘文章老,河间礼乐存。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淹薄俱崖口,东西异石根。夷音迷咫尺,鬼物傍黄昏。
犬马诚为恋,狐狸不足论。从容草奏罢,宿昔奉清樽。
「避暑得名园」作者: 杜甫
「避暑得名园」辞典释义
◎ 避暑的意思
⒈ 辟除暑热;免受暑热。
引《墨子·公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猪》:“圈不厌小,圈小则肥疾;处不厌秽,泥秽得避暑。”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荷花》:“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⒉ 天气炎热时到凉爽的地方去住。
引《汉书·元后传》:“初, 成都侯 商 尝病,欲避暑,从上借 明光宫。”
唐 杜甫 《奉寄李十五秘书文嶷》诗之一:“避暑 云安县,秋风早下来。”
茅盾 《昙》:“你是小胖子,所以怕热,仍旧要到 普陀 去避暑的罢?”⒊ 避免中暑。
引周瘦鹃 《拈花集·蔷薇开殿春风》:“中国 国药店有野蔷薇露,饮之清火避暑。”
◎ 得的意思
【寅集下 • 彳】得·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8
〔古文〕䙷【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名园的意思
⒈ 著名的园囿。
引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王子敬 自 会稽 经 吴,闻 顾辟疆 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唐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诗:“主人留上客,避暑得名园。”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一折:“小生再不敢希望佳期,但於明日在此名园,请邀东道,宴请芳卿。”
清 唐孙华 《送王诵侯之官成都》诗:“渌水名园比 洛 涘,板舆奉母方闲居。”
总述:诗句避暑得名园出自《奉汉中王手札》。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