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豺狼尽冠缨
- 拼音
- chái láng jǐn guān yīng
- 平仄
- 平平仄平平
- 韵脚
- 下平八庚
- 上一句
- 流血涂野草
「豺狼尽冠缨」的意思,全诗译文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 一作:西岳)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恍恍惚惚与仙人同去,驾着鸿雁翱翔在高空。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豺狼尽冠缨」出自:《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 一作:西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豺狼尽冠缨」作者: 李白
「豺狼尽冠缨」辞典释义
◎ 豺狼的意思
⒈ 豺与狼。皆凶兽。
引《楚辞·招魂》:“豺狼从目,往来侁侁些。”
⒉ 比喻凶残的恶人。
引《东观汉记·阳球传》:“愿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鴟梟悉伏其辜。”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九:“俯视 洛阳 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明 何景明 《述怀》诗:“豺狼满地无行路,戎马他乡有战尘。”
《天安门诗抄·扬眉剑出鞘》:“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 尽的意思
【寅集上 • 尸】尽·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
(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又【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又姓。見【萬姓統譜】。又【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津上聲。【類篇】極也。【正韻】盡之也。【書·康誥】往盡乃心。【詩·小雅】孔惠孔時,維其盡之。【左傳·閔二年】晉侯使太子申生伐東山皋落氏,曰:盡敵而反。【禮·樂記】殷周之盡矣。又【韻會】皆也。【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又【類篇】任也。【增韻】縱令也。【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又盡盡,極視盡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又【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秦去聲。亦竭也。【周語】齊國佐其語盡。【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註】盡,猶空也。◎ 冠的意思
【子集下 • 冖】冠·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7
【唐韻】【集韻】【韻會】古丸切【正韻】沽歡切,音官。【說文】絭也,所以絭髮。从冖,元。冠有法制,故从寸。【徐曰】取其在首,故从元。古亦謂冠爲元服。【白虎通】冠者,卷也。卷持其髮也。【釋名】冠,貫也,所以貫韜髮也。【後漢·輿服志】上古穴居野處,衣毛冒皮。後世聖人見鳥獸有冠角胡,遂制冠冕纓緌。
又姓。【風俗通】古者鶡冠子之後。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官去聲。【禮·曲禮】二十曰弱冠。【冠儀】冠者,禮之始也。故聖王重冠。【白虎通】男子幼,娶必冠。【韻會】男子二十加冠曰冠。又爲衆之首曰冠。【前漢·魏相丙吉傳贊】高祖開基,蕭曹爲冠。【史記·灌夫傳】夫名冠三軍。又姓。【韻會】列仙傳有仙人冠先。又叶俱倫切,音麇。【張紘枕箴】瓌材允麗,惟淑惟珍。安安文枕,式彼弁冠。又【韻補】叶居員切,眷平聲。【劉歆·孟母贊】子學不進,斷機示焉。子遂成德,爲當世冠。又叶扃縣切,音睊。【蘇轍·燕山詩】丹子號無策,亦數游俠冠。玉帛非足云:女子罹蹈踐。◎ 缨的意思
【未集中 • 糸】缨·康熙筆画:23·部外筆画:17
【廣韻】於盈切【集韻】渠成切,音嬰。【正韻】於京切,音英。【說文】冠系也。【釋名】纓,頸也,自上而繫於頸也。【禮·曲禮】女子許嫁纓。
又【玉藻】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又【儀禮·旣夕】薦馬纓三就。【註】今馬鞅。【周禮·春官·巾車】鍚樊纓。【註】纓,當胷,削革爲之也。又【左傳·桓二年】鞶厲游纓。【註】纓在馬膺首如索帬。又【集韻】於正切,音郢。義同。
总述:诗句豺狼尽冠缨出自《古风·其十九》。作者是南北朝诗人李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