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陋巷孤寒士

诗句
陋巷孤寒士
拼音
 lòu xiàng gū hán shì
平仄
仄仄平平仄
韵脚
上声四纸
下一句
出门苦恓恓

「陋巷孤寒士」出自:《秦中吟十首。伤友(又云伤苦节士。一作胶漆契)》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平生同门友,通籍在金闺。曩者胶漆契,迩来云雨睽。
正逢下朝归,轩骑五门西。是时天久阴,三日雨凄凄。
蹇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回头忘相识,占道上沙堤。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近日多如此,非君独惨凄。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

「陋巷孤寒士」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

「陋巷孤寒士」辞典释义

◎ 陋巷的意思

⒈  简陋的巷子。

《论语·雍也》:“贤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 也不改其乐。”
一说,狭小简陋的居室。 刘宝楠 正义:“颜子 陋巷,即《儒行》所云‘一亩之宫,环堵之室’。解者以为街巷之巷,非也。”
清 唐孙华 《连雨》诗:“贫突断炊烟,陋巷少行跡。”
郁达夫 《雁荡山的秋月》:“此行若果,那么我们的志愿也毕,可以永远老死在蓬窗陋巷之中了。”

⒉  借指贫寒。

晋 潘岳 《杨仲武诔》:“虽舅氏隆盛,而孤贫守约,心安陋巷,体服菲薄,余甚奇之。”
宋 欧阳修 《送秘书丞宋君归太学序》:“陋巷之士,甘藜藿而修仁义,毁誉不干其守,飢寒不累其心。”

⒊  借指贫寒之家。参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通说上》“巷”。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书丹元子宁极斋》:“王郎 濯紈綺,意与陋巷亲。”

◎ 孤的意思

【寅集上 • 子】孤·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唐韻】古乎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音姑。【說文】無父也。【釋名】孤,顧也,顧望無所瞻見也。【禮·曲禮】君子已孤不更名。
窮民之一曰孤。【禮·月令】養幼少,存諸孤。
王侯謙稱。【禮·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曲禮】諸侯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適子孤。
官名,三公之次也。【書·周官】立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貳公弘化。【註】三孤,雖三公之副貳,非其官屬,故曰孤。
凡孑處亦曰孤。【禮·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玉篇】特也。【書·禹貢】嶧陽孤桐。【註】特生之桐也。
【集韻】負也。【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毛曰】凡孤負之孤,當作孤。俗作辜,非。
獨孤,複姓。【徐鉉曰】于文子瓜爲孤,瓜聲也。子不見父,則泣呱呱也。會意。

◎ 寒士的意思

⒈  指衣单身寒的士兵。

《文选·潘岳<马汧督诔>》:“霑恩抚循,塞士挟纊。”
李善 注:“左氏 传曰:楚子 伐 萧,申公巫臣 曰:‘师人多寒。’王巡三军,拊而勉之。三军之士,皆知挟纊。”

⒉  魏、晋、南北朝 时称出身寒微的读书人。

《晋书·儒林传·范弘之》:“下官轻微寒士,谬得厕在俎豆,实惧辱累清流,惟尘圣世。”
《南史·袁粲传》:“袁濯 儿不逢朕,员外郎未可得也,而敢以寒士遇物!”

⒊  多指贫苦的读书人。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明史·海瑞传》:“瑞 无子。卒时,僉都御史 王用汲 入视,葛幃敝籯,有寒士所不堪者。”
丁玲 《母亲》四:“我呢,虽说可以自主些,我又是个寒士。我们想为国家尽一分力,说钱是没有希望的。”

总述:诗句陋巷孤寒士出自《秦中吟十首。伤友(又云伤苦节士。一作胶漆契)》。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