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王风久泯灭

诗句
王风久泯灭
拼音
 wáng fēng jiǔ mǐn miè
平仄
平平仄仄仄
韵脚
入声九屑
上一句
广殿摧于榛
下一句
胜气犹氤氲

「王风久泯灭」出自:《建业怀古》

炎精既失御,宇内为三分。吴王霸荆越,建都长江滨。
爰资股肱力,以静淮海民。魏后欲济师,临流遽旋军。
岂惟限天堑,所忌在有人。惜哉归命侯,淫虐败前勋。
衔璧入洛阳,委躬为晋臣。无何覆宗社,为尔含悲辛。
俄及永嘉末,中原塞胡尘。五马浮渡江,一龙跃天津。
此时成大业,实赖贤缙绅。辟土虽未远,规模亦振振。
谢公佐王室,仗节扫伪秦。谁为吴兵孱,用之在有伦。
荏苒宋齐末,斯须变梁陈。绵历已六代,兴亡互纷纶。
在德不在险,成败良有因。高堞复于隍,广殿摧于榛。
王风久泯灭,胜气犹氤氲。皇家一区域,玄化通无垠。
常言宇宙泰,忽遘云雷屯。极目梁宋郊,茫茫晦妖氛。
安得倚天剑,斩兹横海鳞。徘徊江山暮,感激为谁申。

「王风久泯灭」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王风久泯灭」辞典释义

◎ 王的意思

【午集上 • 玉】王·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0

【廣韻】【集韻】【韻會】雨方切,音徨。【廣韻】大也,君也,天下所法。【正韻】主也,天下歸往謂之王。【易·坤卦】或從王事。
【隨卦】王用享于西山。【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詩·小雅】宜君宜王。【註】君,諸侯也。王,天子也。◎按秦漢以下,凡諸侯皆稱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
諸侯世見曰王。【詩·商頌】莫敢不來王。【箋】世見曰王。
凡尊稱亦曰王。【爾雅·釋親】父之考爲王父,父之妣爲王母。
法王,象王,皆佛號。【華嚴偈】象王行處落花紅。【岑參詩】况値廬山遠,抽簪禮法王。【註】法王,佛尊號也。
姓。
【諡法】仁義所往曰王。
王屋,山名。【書·禹貢】至于王屋。【疏】正義曰:王屋在河東垣縣東北。
弓名。【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王連,遠志也。見【博雅】夫王,芏草也。見【爾雅·釋草疏】。
王鴡,鳥名。【爾雅·釋鳥】鴡鳩,王鴡。【註】鵰類,今江東呼之爲鶚。
王鮪,魚名。【周禮·天官·人】春獻王鮪。【註】王鮪,鮪之大者。
蛇名。【爾雅·釋魚】蟒,王蛇。【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蟲名。【爾雅·釋蟲】王蛈蜴。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博雅》虎,王蝟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于放切,音旺霸王也。【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詩·大雅】王此大邦。【箋】王,君也。【釋文】王,于况反。【前漢·高帝紀】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師古註】上王字,于放反。
【廣韻】盛也。【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註】謂心神長王。【釋文】王,于况反。
音往。【詩·大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傳】王,往也。【朱註】音往。〇按王本古文玉字。註詳部首。

◎ 风的意思

【戌集下 • 風】风·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0

〔古文〕凬飌檒【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姓。黃帝臣風后。
風胡,見【越絕書】。
【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 久的意思

【子集上 • 丿】久·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2

【唐韻】【正韻】舉有切【集韻】【韻會】已有切,音九。暫之反也。【易·繫辭】恆久也。【中庸】不息則久。【註】久,常於中也。【老子·道德經】天乃道,道乃久。
待也。【左傳·昭二十四年】士伯曰:寡君以爲盟主之故,是以久子。
【說文】久,从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引周禮,久諸牆以觀其橈。◎按今《考工記·廬人》作灸,諸牆以眡其橈。註灸,猶柱也。釋文音救。
【儀禮·士喪禮】夏祝鬻餘飯用二鬲,于西牆不羃用疏布久之。【註】久讀爲灸。【疏】灸,塞義,謂直用麤布蓋鬲口爲塞也。
【韻補】叶舉里切,音几。【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久叶以。【小雅】來歸自鎬,我行永久。叶喜祉。【楚辭·招䰟】層冰峩峩,飛雪千里。歸來歸來,不可以久。

◎ 泯灭的意思

⒈  灭绝;消失。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往者 汉 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於泯灭。”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最是 楚 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宋 陈亮 《问答上》:“至于著在人心,不可泯灭者,或有感而后发,或因以泄其餘忿,亦其势然耳。”
孙中山 《香港兴中会宣言》:“倘不得早维持,乘时发愤,则数千年声名文物之邦,累世代冠裳礼义之族,从此沦亡,由兹泯灭,是谁之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五》:“我以为介绍别人的作品,删节实在是极可惜的,倘有妙文,大家都应该设法流传,万不可听其泯灭。”

总述:诗句王风久泯灭出自《建业怀古》。作者是唐朝诗人吴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