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香印烟火息

诗句
香印烟火息
拼音
 xiāng yìn yān huǒ xī
平仄
平仄平仄仄
韵脚
入声十三职
下一句
法堂钟磬馀

「香印烟火息」出自:《忆登栖霞寺峰(效梁简文)》

香印烟火息,法堂钟磬馀。纱灯耿晨焰,释子安禅居。
林叶脱红影,竹烟含绮疏。星珠错落耀,月宇参差虚。
顾眺匪恣适,旷襟怀卷舒。江海淼清荡,丘陵何所如。
滔滔可问津,耕者非长沮。茅岭感仙客,萧园成古墟。
移步下碧峰,涉涧更踌躇。乌噪啄秋果,翠惊衔素鱼。
回塘彩鹢来,落景标林箊.漾漾棹翻月,萧萧风袭裾。
劳歌起旧思,戚叹竟难摅。却数共游者,凋落非里闾。

「香印烟火息」作者: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元和元年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他和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现存《追昔游诗》…

「香印烟火息」辞典释义

◎ 香印的意思

⒈  即印香。参见“印香”。

唐 白居易 《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十韵》:“香印朝烟细纱灯夕焰明。”
南唐 李煜 《采桑子》词:“緑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

◎ 烟火的意思

⒈  亦作“烟火”。

⒉  火和烟。

《庄子·徐无鬼》:“﹝豕蝨﹞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
《后汉书·吴汉传》:“饗士秣马,闭营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絶。”
《北史·魏陇西公崙传》:“今日大风既劲,若今推草车方轨竝进,乘风纵烟火,以精兵自后乘之,破之必矣。”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三章:“祖国的亲人们天天站在无名山上看你们的阵地,烟火腾腾地什么也看不见。”

⒊  指炊烟。亦泛指人烟。

《史记·律书》:“天下殷富,粟至十餘钱,鸣鷄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宋 陆游 《詹仲信以山水二轴为寿固辞不可乃各作一绝句谢之·雪山》:“雪崦梅村一径斜,茆檐烟火两三家。”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衡山 之大堡,烟火一百八处,行盐之市井也。”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七章:“像这乱月日,我们穷人家就要断烟火了呵!”

⒋  指熟食。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三:“此诗出尘絶俗,信非食烟火人语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一·啖石》:“予家佣人 王嘉禄 者,少居 劳山 中,独坐数年,遂絶烟火,惟啖石为饭。”

⒌  指引火的材料。

《孙子·火攻》:“行人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曹操 注:“烟火,烧具也。”
杜牧 注:“艾蒿、荻苇、薪蒭、膏油之属,先须修事以备用。”

⒍  烽火;战火。

《汉书·匈奴传下》:“北边自 宣帝 以来,数世不见烟火之警,人民炽盛,牛羊布野。”
金 元好问 《杂著》诗之八:“昨日 东周 今日 秦,咸阳 烟火 洛阳 尘。”

⒎  火灾;火警。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禁城九厢坊巷》:“在城九厢界,各厢一员小使臣注授,任其烟火、盗贼,收解所属。”
《宋史·职官志七》:“有逐路兵马都监、兵马监,押掌烟火公事,捉捕盗贼。”

⒏  指供佛、敬神、祭祖的香火。

唐 李绅 《忆登栖霞寺峰》诗:“香印烟火息,法堂鐘磬餘。”
王统照 《银龙集·银龙的翻身》:“只有那快要变成殉道者的道士与聋子伙夫,死守着轻易连烟火不见的偶象。”

⒐  指后嗣。

《金石萃编·汉严道君曾孙孟广宗残碑》:“四时祭祀,烟火连延。”
艾芜 《手》:“若不是作母亲的哭着拖着,哀求不要断了 杨 家后代的烟火,他真会把儿子打死。”

⒑  焰火;烟花。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今正腊旦门前作烟火、桃神、绞索……逐疫礼也。”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前面是我那旧主人 张员外 宅里,每年到元宵夜,歇浪綫舖,添许多烟火。”
《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 东洋 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
巴金 《家》十七:“烟火的确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像彩虹一样,点缀了这年长的一代人的生活。”

⒒  指烟草制品。

萧红 《生死场》十七:“他感到满意,离开 青山 家,在小道不断的抽他的烟火。”
李广田 《银狐集·老渡船》:“他不一定是睡,他只是躺着,反正有人为他满茶、点烟火。”

◎ 息的意思

【卯集上 • 心】息·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古文〕【唐韻】相卽切【集韻】【韻會】【正韻】悉卽切,音熄。【說文】喘也。【增韻】一呼一吸爲一息。
大聲歎曰太息。【戰國策】閔王太息。【註】長出氣也。【前漢·高帝紀】喟然太息。【師古註】太息之大也。
累氣曰累息。【後漢·任延傳】吏民累息。一曰止也。【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註】息猶安也。言苟且取安也。王氏曰:且止之辭。
處也。【詩·小雅】無恆安息。【傳】息,猶處也。
生也。【周禮·地官】以保息六養萬民。【前漢·宣帝紀】者不可息。【師古註】息謂生長。言劓刖之徒,不可更生長也。
【禮·月令註】陽生爲息。
子曰息。【東觀漢記】此蓋我子息也。【戰國策】老臣賤息舒祺,最少。
【尸子】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註】姑,婦也。息,小兒也。
出錢生子亦曰息。【周禮·地官·泉府】凡民之貸者,以國服爲之息。
勞也。【儀禮·鄕飮酒禮】乃息司正。【註】息,勞也。【釋文】勞,力報反。
休也。【周禮·春官·籥章】以息老物。【註】休息之也。
【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獸侯,則王以息燕。【註】息者,休農息老物也。
【釋名】息,塞也,塞滿也。
國名。
新息縣,本息故國,徙於東,故加新字。【左傳·隱十一年】息侯伐鄭。【註】息國,汝南新息縣。【釋文】一本作鄎。
安息,戎國,去長安萬六百里。【風俗通】戎類有六,五曰鼻息。
土自長息無限,曰息壤。【山海經】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
姓。【姓苑】今襄陽有此姓。
息夫,複姓。
叶私列切,音屑。【蘇軾·遊香積寺詩】把玩竟不食,棄置長太息。幽尋恐不繼,書版記歲月。从心从自,自亦聲。【徐鍇曰】自,鼻也。氣息从鼻出。會意。

总述:诗句香印烟火息出自《忆登栖霞寺峰(效梁简文)》。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