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食野之苹

诗句
食野之苹
拼音
 shí yě zhī píng
平仄
仄仄平平
韵脚
下平八庚
上一句
呦呦鹿鸣
下一句
我有嘉宾

「食野之苹」的意思,全诗译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食野之苹」出自:《短歌行(对酒当歌)》

【短歌行】 对酒当歌[1],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2],去日苦多[3] 。 慨当以慷[4],幽思难忘[5]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6] 。 青青子衿[7],悠悠我心[8]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9]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0]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11]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12]?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13],枉用相存[14] 。 契阔谈讌[15],心念旧恩[16]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17],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18] 。 周公吐哺[19],天下归心。

「食野之苹」作者: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

「食野之苹」辞典释义

◎ 食的意思

【戌集下 • 食】食·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0

〔古文〕餐【唐韻】乗力切【集韻】【韻會】實職切,音蝕。【說文】一米也。【玉篇】飯食。【增韻】殽饌也。
茹也,啗也。【釋名】食,殖也,所以自生殖也。【古史考】古者茹毛飮血,燧人鑽火,而人始裹肉而燔之,曰炮。及神農時,人方食穀,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及黃帝,始有釜甑,火食之道成矣。【易·需卦】君子以飮食宴樂。【書·益稷】暨稷播,奏庶艱食,鮮食。【傳】衆難得食處,則與稷教民播種之,決川有魚鱉,使民鮮食之。
【書·洪範】惟辟玉食。【註】珍食也。
食祿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祭曰血食。【史記·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碭,至今血食。
飮酒亦曰食。【前漢·于定國傳】定國食酒,至數石不亂。
耳食。【史記·六國表】學者牽于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目食。【宋史·司馬光傳】飮食所以爲味也,適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餌刻鏤之,朱綠之,以爲槃案之翫,豈非以目食乎。
吐而復吞曰食。【書·湯誓】朕不食言。【左傳·僖十五年】我食吾言,背天地也。【爾雅·釋詁】食,僞也。【疏】言而不行,如食之消盡,故通謂僞言爲食言,故此訓食爲僞也。
蠱惑曰食。【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便嬖不能食其意。
消也。【左傳·哀元年】伍員曰:後雖悔之,不可食已。【註】食,消也。
【書·洛誥】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傳】卜必先墨畫龜,然後灼之,兆順食墨。
日食,月食。【易·豐卦】月盈則食。【春秋·隱三年】日有食之。
【左傳·襄九年】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宋災,於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以出内火。
【禮·檀弓】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註】不食,謂不墾耕。
【前漢·外戚傳】房與宮對食。【註】應劭曰:宮人自相與爲夫婦,名對食。房宮,二人名。
【揚子·方言】食閻,勸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不欲怒而旁人怒之,謂之食閻。
寒食,節名。【荆楚歲時記】去冬至一百五日,卽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大食,國名,在西域波斯國西,都婆羅門,兵刃勁利,勇于野鬬。
【廣韻】戲名。博屬。
姓。漢有食子通。【希姓錄】後漢食于公。
【集韻】祥吏切【正韻】相吏切,音寺。【論語】有酒食,先生饌。【禮·曲禮】食居人之左。【註】食,飯屬也。
糧也。【周禮·地官·廩人】匪頒賙赐稍食。
以食與人也。【詩·小雅】飮之食之。【禮·內則】國君世子生,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註】食謂乳養之也。【左傳·文元年】穀也食子。【註】食,養生也。
【廣韻】【集韻】【韻會】羊吏切,音異。【廣韻】人名。漢審食其,酈食其。【荀悅·漢紀】作異基。
叶式灼切,音爍。【易林】三河俱合,水怒踊躍。壞我王室,民困于食。

◎ 野的意思

【酉集下 • 里】野·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4

〔古文〕埜【唐韻】羊者切【集韻】【韻會】【正韻】以者切,音也。【說文】郊外也。【易·同人】同人于野,亨。【疏】野,是廣遠之處。【詩·魯頌】駉駉牡馬,在坰之野。【傳】邑外曰郊,郊外曰野。
【周禮·地官·遂人】掌邦之野。【註】郊外曰野,此野爲甸稍縣都。
【周禮·秋官】縣士掌野。【註】地距王城二百里以外至三百里曰野。
【韻會】朴野。【論語】質勝文則野。【禮·檀弓】故騷騷爾則野。【疏】田野之人,急切無禮。
官名。【左傳·昭十八年】使野司各保其徵。【註】野司,縣士也。【禮·月令】季春之月,命野虞,毋伐桑柘。【註】野虞,謂主田及山林之官。
地名。【書·禹貢】原隰底績,至于豬野。【傳】猪野,地名。【左傳·宣十七年】晉人執晏弱于野王。【註】野王縣,今屬河內。
【昭二十五年】齊侯唁公于野井。【註】濟南祝阿縣東有野井亭。
鉅野,縣名。見【前漢·地理志】。
藪名。【書·禹貢】大野旣豬。【周禮·夏官·職方氏】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其澤藪曰大野。
東野,複姓。【呂氏春秋】東野稷以御見莊公。
【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註】野馬者,遊氣也。
【博雅】野雞,雉也。
【廣韻】【正韻】承與切【集韻】上與切。與墅同。【集韻】田廬也。【正韻】此正古墅字,田下已从土,後人以其借爲郊野字,復加土字。
【集韻】演女切,音與。郊外也。
【韻補】叶賞呂切,音暑。【詩·邶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協上羽下雨。【左傳·昭二十五年】童謠曰:鸐鵒之羽,公在外野,往饋之馬。馬,音姥。
叶烏果切,倭上聲。【後漢·隴坻歌】念我所欲,飄然曠野。登高遠望,涕泣雙墮。
叶常御切,音樹。【班固·西都賦】罘網連紘,籠山絡野。列卒周匝,星羅雲布。

◎ 之的意思

【子集上 • 丿】之·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 苹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苹·康熙筆画:22·部外筆画:16

【唐韻】符眞切【正韻】毘賔切,音頻。【說文】本作。大萍也。【爾雅·釋草】萍蓱,其大者蘋。【本草集解】四葉合成一葉,如田字者,蘋也。【詩·召南】于以采蘋。【傳】古之將嫁女者,必先禮之于宗室,牲用魚,芼之以蘋藻。【箋】蘋之言賔也。【釋文】韓詩云:沈者曰蘋。【呂氏春秋】菜之美者,崑崙之蘋。【爾雅翼】蘋似槐葉,而連生淺水中,五月有華白色,故謂之白蘋。【楚辭·九章】登白蘋兮騁望。

总述:诗句食野之苹出自《短歌行(对酒当歌)》。作者是魏晋诗人曹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