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志气安得扬

诗句
志气安得扬
拼音
 zhì qì ān dé yáng
平仄
仄仄平仄平
韵脚
下平七阳
上一句
君今职下位
下一句
白发文思壮

「志气安得扬」出自:《赠姚怤》

漏天日无光,泽土松不长。君今职下位,志气安得扬
白发文思壮,才为国贤良。无人识高韵,荐于天子傍。
况我愚朴姿,强趋利名场。远同干贵人,身举固难彰。
昔逢汴水滨,今会习池阳。岂无再来期,顾恐非此方。
愿为石中泉,不为瓦上霜。离别勿复道,所贵不相忘。

「志气安得扬」作者:

张籍(768─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后移居和州(今安徽省和县)。贞元十四年进士,曾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官职。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张籍早年生活贫苦,后来官职也较低微。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代宗李豫、德宗李…

「志气安得扬」辞典释义

◎ 志气的意思

⒈  意志和精神。

《庄子·盗跖》:“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且 延陵 高 子臧 之风, 长卿 慕 相如 之节,志气所託,亦不可夺也。”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定其律吕,授以节奏,调摄志气,宣畅性情。”

⒉  志向和气概。

《后汉书·贾复传》:“贾君 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於学,将相之器也。”
唐 刘禹锡 《效阮公体》诗之一:“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闻蜚娥 ﹞模样虽是娉婷,志气赛过男子。”
峻青 《海啸》第一章:“好孩子,有志气,不愧是 马海山 的后代。”

◎ 安的意思

【寅集上 • 宀】安·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
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姓。【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安期,安平,俱複姓。
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叶烏前切,音煙。【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叶於眞切,音因。【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

◎ 得的意思

【寅集下 • 彳】得·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8

〔古文〕䙷【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 扬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扬·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9

〔古文〕敭【唐韻】與章切【集韻】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飛舉也。【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薪。【傳】揚,激揚也。【疏】謂水急激而飛揚,波流疾之意也。
【豳風】以伐遠揚。【疏】謂長條揚起者。
【增韻】發也,顯也。【廣韻】舉也。【易·夬卦】揚于王庭。【疏】發揚決斷之事於王者之庭。【書·堯典】明明揚側陋。【禮·文王世子】或以言揚。【疏】能言語應對,亦舉用之。
稱說也。【禮·祭統】銘者,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前漢·季布傳】使僕游揚足下,名於天下,顧不美乎。
【爾雅·釋詁】揚,續也。
簸去糠粃也。【詩·小雅】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眉上下曰揚。【詩·鄘風】揚且之皙也。【傳】揚,眉上廣。【又】子之淸揚。【疏】揚者,眉上之美名。旣名眉爲揚,因謂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揚。
鉞也。【詩·大雅】干戈戚揚。
州名。【書·禹貢】淮海惟揚州。【疏】江南之氣躁勁,厥性輕揚,故曰揚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揚也。
姓。【揚雄·自序】揚別爲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揚侯,因氏。
宋揚避舉,明揚光休。通作颺。

总述:诗句志气安得扬出自《赠姚怤》。作者是唐朝诗人张籍。

(0)